乡村教师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与缓解路径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90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另一方面是厘清权责关系,减少乡村教师行政性工作。地方行政部门的任务摊派和各类专项检查评估,造成乡村教师行政事务性工作缠身,“行政人”角色色彩浓厚,甚至干扰乡村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鉴于此,有必要厘清行政部门与乡村学校的权责关系,让乡村教师从繁杂的行政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是严格规范行政部门的摊派任务行为,让教师工作重心回归教育教学工作。鉴于乡村学校“被管理”“被摊派”的弱势地位,有必要从行政部门入手,严格规范其行政任务摊派行为,避免无关工作干扰乡村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使乡村教师将精力更好地聚焦于核心教学工作。二是打破各行政部门壁垒,保证专项检查工作协调开展。乡村教师为应对名目繁多的专项检查工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各种表格填写和材料准备也让其身心俱疲。注重打破各部门壁垒,促进检查工作整合化,能够有效减少教师行政工作时间,促使其投入更多精力到教学工作中去。
(三)强化家庭教育作用与厘清学校职责边界
一方面是强化家庭教育作用,促使教养责任回归家庭。家庭教育职能的弱化,使得家庭教养责任部分转移到乡村教师身上,但乡村少年的教养监护责任始终应在父母身上。因此,通过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父母角色的在场,教养责任回归家庭,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自身角色作用的发挥。一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自觉承担起教养责任。乡村家长通常认为乡村学校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方面负有全责,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乡村父母在对乡村少年的教育方面往往出现“卸责”行为,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被迫承担起学生的全部教育责任。基于此种情况,首先有必要改变家长的错误认知,转变其教育观念,进而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二是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弥补因家长外出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的“流动性”[12]导致乡村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场。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媒体,让乡村家长远距离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解决时空分离带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13],不断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厘清学校职责边界,促使乡村教师工作重心回归教书育人。随着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大量建立,乡村学校中非教学性事务激增,其非教学职能逐步扩展。若不及时厘清乡村学校的职责边界,学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秩序将会遭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免受损。一是明晰乡村学校工作类型,防止乡村教师工作职责不合理延伸。乡村寄宿制学校功能的丰富性与模糊性往往相伴而生,因此急需明确学校所承担工作的具体类型,如寄宿学生的安全监管、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而防止学校职能无限延伸。二是规定乡村学校职责,阻止乡村教师角色无限泛化。乡村学校职责不清晰易导致乡村教师“监护人”角色的无限泛化,进而致使乡村教师工作量激增,角色冲突便不断加剧。因此,有必要对乡村学校的职责予以具体规定,从而有效控制乡村教师的“监护”工作量,促使其把更多精力转移到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履行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四、参考文献
[1]娄立志,张济洲.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9,(21):7-9.
[2]郑新蓉,王成龙,佟彤.我国新生代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70-77.
[3]高小强.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9-12.
[4]朱秀红,刘善槐.我国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表征、不利影响与调适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88-94.
[5]张济洲.农村教师的文化困境及公共性重建[J].教育科学,2013,(01):51-54.
[6]姜超.工作生活两地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新样态[J].中国教育学刊,2018,(07):94-99.
[7]赵丹,陈遇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美国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9,(07):91-96.
[8]熊丙奇.如何给中小学教师减负?[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01):18-21.
[9]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