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猫头鹰的特点总结(通用7篇)(第2页)

本文共计46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虽然认主人,但猫头鹰跟人却一点都不亲。它们可不像猫那样喜欢被人搂抱拍摸。即使是主人,轻易碰它们也会被啄。它们野性十足,也不会嘴下留情或像猫那样把爪子收起来,一旦中招,后果严重。但凡它们落脚的地方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主人想用高档家具还是免了吧。唯一的好消息是,它们不会感染狂犬病,被咬也不用打疫苗。

  猫头鹰的特点总结4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乌鸦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忙它们确定距离和形状,它们就能够抓住空中飞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

  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头鹰由于嗅觉灵敏,能够闻到病入膏肓的人身上的气味,并且会发出笑声,在很多地方在听到猫头鹰叫声后数日之内会死人确实不是迷信,所以猫头鹰被叫做报丧鸟。

  另外,猫头鹰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使人更觉恐怖,古时称它为“恶声鸟”,《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此外,猫头鹰昼伏夜出,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也使对其行为不甚了解的人们很容易产生了种种可怕的联想。

  猫头鹰的特点总结5

  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所以猫头鹰的眼睛应当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向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可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到达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

  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对猫头鹰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一些鸟类学家把仓(猫头鹰的一种)放在全黑的房间里,用红外摄影设备观察仓的捕鼠活动。实验做得十分巧妙。室内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纸条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实验开始时,鸟类学家把一只老鼠放人实验室,开始录像。从录像上发现,只要老鼠一踏响地面的碎纸,仓就能快速、准确地抓获它。

  鸟类学家们从进一步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十分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并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构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仅有300克的仓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仅有2.7万个。

  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能够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可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猫头鹰一旦确定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十分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终出爪,一举奏效。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党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