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第2页)

本文共计3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同时,校园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校园文化镀他,反过来他也传播甚至优化校园文化。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者更始传播校园文化的先驱,比如朱自清、郭沫若、华罗庚、袁隆平等等,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

    “人是一种动物,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有意的网上。”大学生就生活在校园文化这张网上,而校园文化以其格调的轻松高雅、形式的丰富多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大学生。树立一个精神中心,其实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崇尚的那些难能可贵的精神没有改变,他们可能崇拜偶像,但是他们并不会忘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队伍

    优秀的队伍是传道者,但是传道者不一定都是优秀队伍的成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传道者不仅是教师教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是学校的每一个人。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就是要把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团聚在一个精神中心的周围,从而更多的带动其他人。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不见得可以立刻见效,但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多一盏路灯,路会好走很多。

    队伍具有聚集效应,优秀的队伍更加要求其中的成员出类拔萃。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育人,但是,高等学校不能满足于把学生变为知识人,而是要在更高层次上,使它们成为人、智囊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发挥优秀队伍的导向和陶冶功能以及其在促进学生化等方面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是荀子“渐”的理论。由高层次知识群体构建的校园文化,闪耀着伟大的智慧、崇高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之光;云集着大方之家、深沉之土、敦良之师;氮氢着和谐高雅、智睿和创造能力。

    (三)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完全可以这样说,校园文化从产生至今,唯一不变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无意地形成了校园文化,到有意地营造校园文化和氛围,大学希望它发挥在课堂上所不能起的作用,更希望它产生某种预期效应。正如罗索夫斯基说的:“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句话是否使教师们脸上无光呢?我想不是。我把它看成一个巨大的多样化的经过精心挑选的才能出众的学生群体的赞美。

   二、校园文化如何

    (一)校园文化传播依靠一套成熟的模式

    模式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模式是校园文化的描述,模式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模式也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校园文化传播必须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任何文化都以政权的变化为主要推动力,模式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反过来校园文化建设是模式建设的保障。

    模式建设包括共同理念系统建设、共同行为规范制定、共同交流的培养以及院校识别系统设计和宣传用语与传奇故事的发掘。

    学校要想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别是地方合并高校,处于这一转折阶段的校园文化融合现象有:办学理念的差异、价值观和利益的冲突、校区的分散、管理制度的矛盾、学科建设的不协调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融合;合并高校作为一个文化矛盾、冲突相对较多的组织,学校精神不统一、价值观多元化、学校行为规范不一、对学校发展目标等缺乏共识、凝聚力不强等是合并高校在校园文化融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两种或多种校园文化的冲突、合并后校园文化型式之间的冲突、合并后的高校校园文化与世界先进校园文化之间的差距与冲突是合并高校在校园文化整合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这些往往都容易步人各自为政的境地。因此这一时期的高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共同的理念系统、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语言以及自己独特的识别系统,让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新“家”的感觉。共同的理念系统包括学校合并后的方向、目标、校训、学风和校风以及属于这一行业的行规、教师职业道德、契约道德等等;共同的行为规范主要是用来管理的手段,包括学校的一些章程、制度、规定、学生手册等等;共同的语言和标识系统都是用于校园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校服、校徽、学校的信笺与信封以及具有一定意义的校园基础建设都属于标识系统,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就必须以各种形式来重新定位,然后巩固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从而形成共同的语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