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4页)
本文共计7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因此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规范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养,已势在必行。
针对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及缺乏理论指导等弊端,可以设立临床实验技能课,系统 学习 基础性和普遍性的诊疗操作技能,并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基本的护理、常见的诊疗技术、常见手术的基本操作等,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2 革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过去几年高等中医教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长期以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里度过。
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期间学生实践的时间、机会都较少,因此,学生的临床能力未得到满意地培养。
现代 中医教育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应以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2.1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临床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
激发医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病人和病情,使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内容交给医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
让医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
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性质,体验中医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巩固专业思想,还可将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2.2 临床带教、临床实习应突出能力培养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有较高 理论 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临床实践。
要改变以往带教病种和病例的随意性,老师带教前有充分准备,结合讲课 内容 准备好典型病例,并将病种和有关操作内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见习前能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的示教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
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必须有从事大量临床实践的机会,要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病种及操作训练来保证。
在安排临床实习时,要在临床相关学科的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并进行专科训练。
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应让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分管少量的床位,使医学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学会运用掌握的中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
2.3 加强正确的临床思维 方法 的培养我们发现,医学生通过同样的临床实践活动,却没有得到相同的效果。
那是因为对待实践的态度不同,有的学生是有准备地参加实践,积极思考,而有的则没有准备,不积极思考,所以效果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医学生一定要积极参与,善于动脑,要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病人,训练获取信息能力、综合 分析 能力、辨析能力、口头表述、文字处理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 治疗 的内在 规律 。
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
3 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的评价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是全面培养临床技能的最佳时期,临床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与积累的实践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