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学文本阅读的三个层面论文
本文共计34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试析文学文本阅读的三个层面论文
[摘要]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并不反对对文本做细致、深入的探究。而对文本的探究和理解其实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语言构成系统的诠释,具体来说是从语言符号层、艺术结构层和内在意蕴层三个层面来完成的,学生只有切入语言载体内部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意义,从而达到对文本由整体感知向理性审视的转化。
[关键词]文学文本 阅读 语言符号 艺术结构 内在意蕴
阅读中对文本的探究和理解其实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语言构成系统的诠释,尤其是文学文本,只有具备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悟解能力,才能切入语言载体内部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意义,否则,就不可能对文本作力透纸背、鞭辟入里的解读判断。因此,文学文本的阅读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完成。
一、语言符号层
语言组成了属于人的意义世界和文化世界。它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关键,因为意义储存在语言中,只有理解语言才能提示意义,而要理解语言就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符号关系中才能显示意义,也就是说意义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比如,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举过一个例子:“譬如‘妈的’一句话,乡下人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漫骂,有时佩服,有时赞叹。”究竟是什么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或上下文的关系中才能体现。正如老舍说的:普通的话,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中说出来,就能变成有文艺性的话了。因此探究文本的意义须从语言入手,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去品味、揣摩、感悟,不能单凭工具按图索骥,机械地照搬词条义项,否则将无法理解甚至曲解作者的本意。
例如,鲁迅小说《故乡》末尾一句“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远离了我。”尽管从文字的表层来看意义十分明了,然而这看似一览无余的背后却隐含着需要阅读主体去探究的意味。本是“我”乘船离去,应当表述为“我离老屋愈远了,我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山水”才确切,然而从特定的语境出发,对语法规范的特殊处理,将促使学生探究原因,寻求答案,并通过对表述言语形式的探究,结合文章主题,搜取阅读信息,获得新解,即“主客倒置”突出了“我”的一种隔膜,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从而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并丰富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
二、艺术结构层
“结构”是指部分组成整体的构成方式,就文本而言是指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文本的整体营构秩序,也是作者思维方式的物化形态。明代王骥德在《曲律论章法》中说:“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任何创作都要先有起结、展开和衔接的整体安排,而后才能动笔结撰。这既是写作者所要做的,更是探究文本所应关注的重点。文本作为一个完整的意蕴生动的有机体,它通过其艺术形式能传达出一种超越自身的意义。阅读教学原理认为文本结构的把握应从行文线索和层次衔接入手,发现文本结构的隙缝,即段落层次的衔接处,操刀砉然,则结构自截,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就昭然明白。正如朱熹所说:“读书须是看看那缝隙处,方寻的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隙,无由入得,看见缝隙时,脉络自开。”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依据文本特征来梳理线索、探究结构,注意文章内部的起承转合,把握整个营构秩序,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文本浑然天成的整体布局,从而感悟文本的内在气韵和无限意味。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它的意义与其叙述结构有极大关系,然而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忽略文本的叙述结构,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探究文本中的两重世界,一是以大哥为代表的常规世界;一是狂人的病态世界,小说的'结构就是呈现为两个世界的互相缠绕。这两个世界的重叠和分离,实际上是对历史和现实把握方式的变换,狂人“变态”心理表现实际上就成为一种结构,这样学生就能从超脱常规的语境来审视那所谓平常的生活。因为从常规的角度来看,狂人的所谓“吃人”的说法实在太荒唐了,但在狂人的眼里却是一种普遍的真实存在,这样就可打破历史和常规的不可怀疑性,道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吃人”。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