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论文(精选9篇)(第3页)
本文共计339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生态学视域下音乐一二度创作的实践
(一)音乐一二度创作立美实践中的生态学思想
从生态学的视角去认识音乐创作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别:一是明确传达环境保护思想和生态学观点的歌曲,例如《山丹红花开》、《爱伊河之歌》等,其中都情真意切的表现出了宁夏回族地区的风景之美;或者是《六盘山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范畴当中。二是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和热爱,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音乐作品,例如《罗山初恋》一曲中就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恩,人类融合于自然怀抱中的喜悦知情。三是通过对当代噪声盈耳的实际环境的表现来折射出人类失调的心理环境,表现出对和谐生态环境的一种追求。四是专门设计的环保音乐,在美妙抒情的音乐当中加入了自然的音响或模拟的自然音响,使得听众在其中感受到置身田野、回归自然的平和心态,增强听众热爱自然和保护生态的观念。五是原生态的民间音乐。
一度创作者的自身形成和发展了生态学观的观念,其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个就会有意识的体现生态意识,并对与生态有关的题材予以高度的关注,且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在音乐作品中构建生态美。二度创作的表演者在对歌曲进行演绎的时候能够积极的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因素,对其实现创造性的再现,突出歌曲所具有的鲜明特色,通常会给听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二)音乐生态美创造与欣赏本土化之间的协调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将生态学视域下的音乐美学研究放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范围当中,实际上也就是对具有生态文化传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特有生态环境、制度文化、语言、风俗等和音乐创造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来看则是对民族心理结构对音乐生态美创造的影响,特别是民族及地域的审美习惯等方面。另外,生态危机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因此生态学也是世界性的一个概念,这样来看在立美、审美的创造活动中则具有了共同的心理基础和共性。例如宁夏回族地区的音乐,从大文化背景来看,我们现在所说的穆斯林是中国的穆斯林,宁夏回族是用汉语对其音调进行演唱,如六盘山地区的“山花儿”和宴席曲等;从题材来看,一些民歌是以往西北地区和汉族之间所共享的,因此其在一二度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所交融的地方。
(三)基于一度进行二度创作中的表现方法
首先要对歌词进行析。对于声乐作品而言,其基本上都是通过音乐语言和文化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出人性和情感等主题,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的。歌词是表现声乐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歌词实际上是对声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浓缩,且每个字都抑扬顿挫,每句都起承转合,因此在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应对歌词语言进行反复的推敲。例如,宁夏地区特色歌曲《罗山初恋》,其中的“多年以后我再回到这宁夏的山川,大漠的风光依旧美丽我想起了从前”,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其次,要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声乐作品张包括了各种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速度、音色、节拍、术语、调式、力度、音区、调性、曲式等,因此在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需要准确设计和把握歌曲的基调、层次等。例如宁夏回族地区中原生态的“山花儿”,其在创作的过程中继承了《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等,体现出了生态学中的继承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要对歌曲的风格实现较好的把握。每一部声乐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表达方式、创作意图等,在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要想对歌曲的深刻内涵实现较好的呈现,就应该对其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作曲家和流派风格等实现全面的把握,然后再结合演唱者的自我体验和艺术技巧来对其实现展现。例如抒情歌曲较为舒展流畅,颂歌较为庄严热烈,叙事歌曲较为形象生动,而小夜曲则柔和甜美。
(四)生态学下一二度创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要注意对音色的调整。音色是对歌曲情绪和情感实现基本定位的主要方式,对于不同的歌曲应选择不同的音色来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一般情况下,如《花儿与少年》、《妹妹的山丹花儿开》等表现快乐和幸福等情感的歌曲其音色应偏明亮,而《穆圣赞歌》、《劝善歌》等表现祈祷、理想等情感的歌曲音色应该比较圆润,略带一点暗色。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对歌曲中高潮点、静点和转折点的把握,在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