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建筑文化内涵与形体空间的转换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建筑文化内涵与形体空间的转换

  通过文化建筑的设计训练,逐步走向设计语言表达的自由。避免对文化表达的理解停留在生硬的符号借用和简单嫁接上。运用几何手段,结合特定功能,叙述内心故事,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理解。以珞珈书院设计题目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文化语言向空间语言的转换。

  (一)意在笔先———探寻文化脉络

  文化建筑首先是植根于文化的,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诗词、昆曲、园林等传统文化形式。因此,可先设想一个故事,借用中国古代诗词,感受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体会场景的渲染和层次的递进。嚕嚰嬉槲幕主题的建筑设计教学例如,一位学生的设计取意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通过诗句感受空间无限延伸,在尽头却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意境。因此,采用了层层跌落的徽派民居式风格,并使用了中心扭转形式,从而在达到设想意境的同时,突出空间的主体地位和空间趣味的变化。

  (二)山水入画———考虑场地环境

  在确定了大致空间意趣后,场地环境成为影响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此设计中地形位于野外,既有山有水,还高低错落,宜采用分散式布局。分散式布局使建筑有了不同方向延展的可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景观,也使山水的美进入建筑之中,对于营造之前设想的场景而言,也更为自由,使空间的序列和意境的线索相统一。然后划分功能分区:综合的功能、相对舒展的地形、庭院布局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把建筑体量分开。例如,一位学生的设计理念是“寻涧见石”,在充分考虑了场地周边环境后,将山水的意象和建筑巧妙融合,以开放式布局将自由的体块与水体交错组合。建筑整体不仅有水流动的质感,体块的交错也营造了建筑内部清风飒爽的通风环境。

  (三)渐入佳境———组织空间序列

  在确定大致意象和形态后,设计着重于通过推敲空间的组合序列来体现建筑的文化内涵。在设计构思里对流线的组织讲究起承转合,讲究悬念,讲究前后的递进和变化,用一种路径来串联和组织,将这种路径的转折变化融入庭院布局。例如,一位学生在“珞珈书院”中的设计理念是“曲径通幽”,在组织书院空间时采用了路径与深潭的层次递进,充分运用建筑空间组织的序列层次、虚实、转折等方法。一叠叠的院落在路径的引导下不断推进,主要空间、辅助空间以及交通部分都分置在不同的体块之中,分离却不分散,并且空间层次逐渐推进,能充分贴合“曲径通幽、余意不尽、婉转不断”的诗画意境。

  (四)融会贯通———提取文化元素

  舒尔茨曾指出:“整个文化既是以符号系统的发展作为基础,来保存并延续其经验的。”但文化元素的提取不仅仅是将其符号化,更多的是将其融入建筑的空间布局、肌理表皮以及材料工艺中。在乡土民俗博物馆、珞珈书院以及昙花林历史地段图书馆这三个题目中,有对空间组织和序列推进的思考,有对肌理和表皮营造的思考,也有对文化元素提取和融合的思考。在之后的主题式聚落更新题目中,新的创意主题、文化内涵与形体空间之间的转换达到了融会贯通。以学生作业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实现文化内涵和形体空间的转换。

  1.“酒文化体验园”主题:“一壶山水,一壶青花”主题创意灵感来自对北溪村依山傍水的环境体验和对当地酒文化的感悟,力图在山水间营造一个黄酒文化体验村落。依据所在场地环境特点,让建筑处于山水之间,总平面采用“水样流动的布局”。建筑以“容器”青花瓷为母体,进行了意境、造型、材料等方面的建筑性解构,充分塑造和展示“青花韵味与质感的建筑风格”。

  2.“文人风流栖居园”主题:顺风顺山顺水设计灵感来自对场地内向型空间特性的解读,场地四周被山和竹林包围,与传统意义上“隐居”的意境类似,以此营造现代文人的栖居场所。设计中顺应周围自然环境的原有肌理,促成了“流动”的态势,流动的风、水、山势造就了新的村落。总平面尊循地势等高线,沿场地所在溪流组织线状的巷道布局,形成多个半围合的单体空间,并采用“游走路径”,将村落隐匿于山林,营造文人独居场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