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11 次下载 2 页 339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920例患者进行。结果: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与患者的生理,疾病和因素以及护士的心理因素和穿刺技能有关。结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又是静脉输液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如何克服静脉穿刺困难的各种因素,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我们通过对920例患者静脉输液体会进行,探讨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
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随机在本院静脉输液的患者920例。其中,男502例,女418例,年龄3~51岁。
2方法
2.1
消毒罐1套、止血带、一次性输器、3L医用胶贴。遵医嘱配置液体。
2.2操作
根据患者年龄和静脉条件选择静脉按操作规程穿刺。
2.3穿刺成功判断标准
针头一次性进入血管,回血好,穿刺部位无肿胀、渗液,液体滴注通畅为穿刺成功,否则为失败。
3结果
经,完全符合一次穿刺成功标准的有890例,成功率为97%,一次穿刺失败的为30例,失败率为3%,其中,患者因素致穿刺失败的为23例,因护士因素致一次穿刺失败的为7例。
4穿刺失败主要原因分析
4.1患者因素
4.1.1 生理因素幼儿血管细,较滑不易穿刺。老年患者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肥胖的患者血管深浅不易掌握,看不清,摸不着,穿刺难度较高。所以有技术而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一针见血。
4.1.2 疾病因素发热,腹泻,脱水,导致末梢循环较差,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困难。水肿患者因无法感觉静脉的深浅度,易穿刺失败。
4.1.3 心理因素有些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总是不停地问:“你能不能一针见血,一定要一针成功呀!”当血管难找时,更是表现出对护士不耐烦不信任:“血管都找不到,叫技术好的过来。”护士静脉穿刺都是在家属的直视监督下进行的,有的军队老干部家属说:“在过去,他枪林弹雨都不怕,但现在就怕你手里这枚小小的钢针,你可一定要一针见血呀!”或说:“他的血管不好,很难找,你行吗?”还有的家属喜欢选护士,孰不知被选护士或听到此话的护士进行穿刺时心理压力有多大,就怕一针不见血。
4.2护士因素
4.2.1 技术因素一些年资低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血管不了解,穿刺水平欠缺,操作不熟练,容易穿刺失败。即使穿刺成功,也由于选择部位或固定不当,导致重复穿刺。
4.2.2 心理因素
4.2.2.1 护士特殊职业因素①特殊的工作对象:护士工作在病人群体中,病人的不良情绪及病情的突变,都会引起护士情绪的变化。②特殊的工作性质: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休息,病人的病情复杂,使护士常处于应急的状态下,这可使护士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4.2.2.2 因素①社会地位的原因:目前护士在生活及待遇上大为提高,但是,社会上还有一定数目的人没有真正认识到护士的作用,这种偏见也是导致护士产生不良因素的原因。②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作为护士角色的社会关系有医生、护士长、护士、病人及病人家属,处理众多的关系中护士大多数时间是服从的位置。如:个别患者的无理或患者家属的不理解,护士长的过分严格要求,年轻医生缺乏计划性的医嘱等等,都必然会影响护士的情绪。
4.2.2.3 家庭及生活因素护士是普通的人,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恋爱、组织家庭、住房、家务负担、老人及孩子、两地生活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护士的心理变化。
4.2.2.4 生理因素①月经周期:由于生理特点,女性在月经周期可出现体力及心理上的变化影响心情变化。②妊娠导致的不良心理:主要原因是早期的妊娠反应,中晚期体力改变及胎儿健康等都会影响护士情绪的改变。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
学校美术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