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第2页)
本文共计33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护理对策
5.1做好心理护理
情绪紧张是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静脉穿刺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应放在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转移、分散其注意力。笔者在实践中出静脉穿刺患者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5.1.1 注意转移法这是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护士走近患者,从准备工作至穿刺成功之前,通过查对、询问治疗、护理及生活情况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谈话应态度诚恳,关心体贴患者,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让患者通过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同时谈话不能间断、紧紧牵制病员的思维,使患者没有空隙思考别的,从而有效地转移其注意力。
5.1.2 遮挡法适用于一些情绪紧张,惧怕而眼睛又盯在穿刺部位的患者。具体作法是:让患者平卧,暴露静脉穿刺部位于床沿,利用较低的位置或其他护理人员遮挡病员的视线,在患者注意力分散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穿刺。
5.1.3 开导法适用于对治疗缺乏信心和丧失信心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向他们讲明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相互间的关系,向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效果,列举同类患者治疗成功的实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治疗。
5.1.4 鼓励法适用于体质较差,对疼痛敏感者。要鼓励他们向别的患者学习,带他们到其它输液病床前(已输液三天以上为好)了解输液者作静脉穿刺的感受,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对治疗配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一试。
5.1.5 激励法适用于身体素质好,性格开朗又惧怕输液的青少年,运用激励的能非常有效地激发病员的勇气,增强战胜疼痛的勇气,起到独特的效果。
5.2护士要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5.2.1 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在穿刺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如年龄,所患疾病及静脉条件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如小儿应选头皮静脉。产妇输液部位应取产妇前臂内侧,肘正中静脉与腕部之间的前臂内侧静脉,由于前臂内侧静脉血管弹性好,不易滑动,产妇用力时回血机率相对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避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
5.2.2 掌握恰当的穿刺方法一般方法,让他们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5.2.3 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应该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在上经常听见护士这样讲:今天真不顺,一连几针都扎不进、越扎心越慌等等,这些话正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不能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必定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影响护理效果。
5.2.3.1 急中求稳,在抢救病人急需建立静脉通路时选择好血管进皮后,不要急于刺入血管,要稍有停顿,深吸气后再刺入血管。
5.2.3.2 在给自己熟悉的人行静脉穿刺时,静脉穿刺的准备工作不宜过快,尽可能的与患者谈论一些与静脉穿刺无关的话题,这样既可摆脱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5.2.3.3 在第一次没有成功时,切不可急于进第二针,要仔细选择一下血管,做一些与静脉穿刺无直接关系的事,如:准备一下胶布,看看治疗卡等,使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再穿刺。
5.2.3.4 多次穿刺不成功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请其他护士来完成,并仔细观察他人的进针技巧及血管的选择方法,促使自己的进步。如果没有其他的护士在场,无人替换时,也不要急于再操作,要稳定一下情绪,可做2次深呼吸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行穿刺。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精神上要自强,自尊,自信,操作上还要保持沉着,冷静,这样静脉穿刺成功率就会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护士只有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取得患者的配合,正确选好穿刺部位,就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