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第5页)
本文共计71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中国很早就存在的艺术作品,为何直到魏晋以后才被赋予独立的艺术价值?中国人心灵里与生俱来的艺术精神,为何直到这个时期才在文化中有普遍自觉?综观绘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禅宗的兴衰史,可以说,禅宗昌盛则绘画兴旺,禅宗式微,则画坛冷落。中国历代名家无不深具禅家精神,他们的作品,也无不是禅境的示现,所谓画即禅。创作欣赏绘画,无异于参禅,不具禅的境界,纵对名画,也难以欣赏感悟其中的妙境。
综上所述,外来佛教的介入,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其在艺术上的反映,就是直接参与重构了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自古至今,品评中国画优劣的标准是“格调”,所谓中国画的“格调”,实质上就是对世俗生活情调的超越,包涵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体验,对生命价值的静思默想,是对生命意义的“悟”中“韵味”。所以,历来中国画创作的“格调论”,不是别的,是透出笔墨之外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3]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