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第3页)

14 次下载 4 页 598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总之,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熏陶,能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和社会化的发展,最终培养其欣赏音乐的能力。

  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第3页)2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这个时期,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音乐活动,一定是要符合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比如,注重在音乐互动中,增强孩子们之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再者,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注重带给幼儿一种欢快的音乐欣赏体验,这些会让孩子们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不至于厌烦音乐。

  进行音乐的相关节奏训练

  幼儿园的老师们,在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就地取材,选择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物讲解这些知识,比如,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这就实现了孩子自身和乐器之间的融合,带给孩子们最棒的音乐欣赏体验。

  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

  在孩子们接触的每一首歌曲中,都有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这些知识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如果让孩子们加入其中的话,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舞蹈动作的形式展示音乐的内容,在促进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促进孩子们对音乐的全面认知。

  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第3页)3

  一、音乐教育与性格培养

  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受到的关注并不是很大。虽然在近些年教育改革中有了一些改变,但那只是局部影响罢了,集中体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多因素的音响,小学音乐教育在这些地区并没有发挥其根本的教育职能。过分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教授,而在儿童心灵和性格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音乐教育,被应试教育需要学习的知识所替代了,有的则只是教会孩子唱几首歌,学一些乐理知识。音乐教育这门具有强烈情感的学科得不到根本的发挥。因此,在正确引导小学音乐教育发挥其根本职能方面,还需要更大的关注。而农村等偏远地区在现阶段国家一些政策的帮助下,也需要寻求正确的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二、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的关注体系

  音乐感受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或音乐演绎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儿童们通常从自身的感觉出发,了解音乐、倾听音乐或亲自参加与音乐相关的一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自己的认知或新的体会,在形成自我关注体系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通常由于所需要教授课程比较少的影响,而且这个阶段的儿童心智往往比较简单,但好动并且对周围所处环境好奇,因此,小学教育往往丰富多样,在教授过程中尽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儿童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关注体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2.有助于小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

  音乐是需要身体、精神、灵魂全方面投入才能够理解并体会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参与者情感的共鸣。通常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一些简单的引导,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对社会层面几乎没有接触,可以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因此很容易得到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乐曲的本质。长此以往,感受不同的乐曲,也就会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同时,不同歌曲作者在其中浸透的不同情感,会对小学生的情感感受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会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3.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人生,这些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许多教材都有大量的感染人、激励人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其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积极元素,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的《少先队队歌》,“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歌词形象生动,还有坚定有力的旋律,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使其明白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是建立在先烈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精神之上,因此,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都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