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秦风·黄鸟》的从死问题(第4页)
本文共计62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当社会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所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也反应了时代的特征。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荒诞的、滑稽的,乃至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历史,是那个时代确确实实发生了的事情。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人不断觉悟觉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必然要付出代价。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说:
所以尽管《秦誓》里面把人的价值提到最高点……而穆公自己死的时候偏偏要教三良从葬。这不一定就是秦穆公自己的矛盾,这只是时代的矛盾的反映。秦穆公的时代应该是新旧正在转换的时代,这正是矛盾的冲突达到高潮的时候。像这样,《秦誓》在高调人的价值,《黄鸟》同时也在痛悼三良,所以人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正是新来时代的主要脉搏。
参考文献:
[1]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 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
[6] 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 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8] 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 柳宗元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 苏轼全集校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11] 王恽全集汇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2]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3] 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14] 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5] 祝中熹.秦史求知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6] 赵荫棠.秦风《蒹葭》与《黄鸟》的对比[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2):62-70.
[17] 王鑫磊.《秦风·黄鸟》与周秦文化冲突探论――《诗经·秦风·黄鸟》之文化背景考析[J].东岳论丛,2009,30(8):83-87.
[18]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