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有关管理心理学论文(第6页)

1 次下载 30 页 5078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指个人的“显性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即:个体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可以通过各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知识技能测验来验证,亦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是指个人的“隐性素养”,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即:个体求职动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这些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组织在员工选拔中按筛选申请材料(如简历、应聘申请表)、预备性面试、知识技能测验、职业心理测试、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测试、身体检查、背景调查等步骤来完成员工选拔工作,不仅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检测,还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优化知识技能测验+结构化面试的简单选拔方式,从选拔方案的遴选开始到选拔过程中的系列测试工作,遵循心理规律的客观要求,因势利导,保证优势动力的充分发挥,深入了解应聘人员的“隐性素养”,从而实现提高人岗匹配的准确度目标。

  二、管理心理学在员工选拔中的运用

  管理心理学在员工选拔策略选择的运用员工选拔对员工来讲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激励工具,员工选拔策略选择得当将有效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保持较高的生产率;员工选拔策略不当常常会成为组织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矛盾的根源。组织在制定员工选拔方案时应高度重视员工的群体心理,慎重选择员工选拔策略,一方面要满足员工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证被选拔员工保持持久、稳定的高效率,还要有效激发未被选拔的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一般来讲,员工选拔策略一般可分为内部选拔和外部选拔两大类,内部选拔包括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交流调配;

  外部选拔包括对外招聘和招收应届毕业生。内部选拔是一种承认和开发员工能力的重要方法,其本身还体现了组织对员工忠诚度、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认可,更多时候还会伴随着职务等级或者薪酬待遇不同程度的提升。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讲内部选拔对员工可以起到正强化的作用,既能起到加强被选拔员工的积极行为的作用,又能使得其他员工出现积极行为的可能性增加。对于组织稳定员工队伍和吸引有价值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组织急需补充或即将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初级员工岗位时,或为获取现有员工不具备、不掌握的特定技术、技能时,或为获得具有不同背景、能够提供新思想、新理念和创新的员工时,可采取外部选拔方式。如果内部选拔人选的条件大致相当,竞争比较激烈,但却又都不太合适,在这种情况下,亦可外部选拔可以缓解这一矛盾,使未被提拔的员工获得心理平衡。开展合适的外部选拔可以在无形当中给组织现有员工施加心理压力,产生危机意识,激发斗志和潜能,从而产生“鲶鱼效应”,提高组织整体业绩。对于非空缺岗位的外部选拔需谨慎,避免给现有员工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致使工作热情下降,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2.管理心理学在应聘材料审查上的运用筛选申请材料(如简历、应聘申请表)是员工选拔中的第一个环节,组织通过应聘人员填写的各种申请表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信息(如学历、工作经验等),从客观的角度对应聘人员进行判断,了解应聘人员的职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工作的稳定性,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去初步评估应聘人员对应聘岗位的需求和动机,并据此预测其未来的工作绩效和可能的任职期,淘汰不符合绩效和稳定性预期要求的应聘人员,淘汰比例通常为6:1。

  关键岗位的选拔程序应包括背景调查环节,背景调查对提高应聘人员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着积极的意义。背景调查是指组织通过应聘人员原来的雇主、同事以及其他了解应聘人员的相关人员对应聘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和验证。组织在公布的选拔公告中明确提出选拔包括背景调查环节,应聘人员预先了解提供不符合真实材料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将会增加应聘人员使用真实材料和信息的可能性,降低组织核实材料的成本费用开支以及人员选拔上岗后的使用风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