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有关管理心理学论文(第5页)

1 次下载 30 页 5078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决定着个体的参与行为和参与程度。由于个体所处的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对某一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也不同。在学生组织中,有的成员对于参与管理的态度是积极的,有时成员则可能是被动的,服从他人制定的规范。组织内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由成员对组织的认识和主观评价决定的。

  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需要通过塑造学生组织的良好形象,来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组织;营造开放、平易近人的组织氛围,有助于增强成员对该组织的认同感,一般而言,多是大学三年级的同学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管理者的职位,他们可以用自身丰富的经验来帮助干事们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到不仅是工作中的上下属的关系,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学生组织中干事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对其参与行为都有这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着两个重要的因素呢?笔者认为要改变干事对于组织的态度,就必须要使干事的价值观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念实现统一。对于高校中的学生组织而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宗旨,是贯穿着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的组织。任何一个学生组织的正常运转都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基本前提。

  作为学生组织的管理者,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本组织的基本立足点,强调组织中每个学生的价值和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形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实质是以组织中每位成员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站在干事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能够强化干事们对组织的认同并且鼓励参与行为,激发干事们参与组织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双赢。

  四、结语

  通过对学生组织中实施参与式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适当地参与可以确保成员个体在组织中能够体现自我的价值,通过赋予干事们一定的自主权利来激发他们不断地进取,以达到学生组织存在的真正目的即“以学生的利益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调动成员进行管理的学生组织会更加具有活力,能够实现组织与干事的双赢。

  总结:希望高等教育论文:浅谈立足管理心理学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3

  一、管理心理学与员工选拔的联系

  管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功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分析和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以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管理心理学认为任何组织都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群体、组织乃至整个工作的活动效率。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心理过程具有共同性,但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成长的环境以及生活的经历等因素,导致个体在形成需求、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管理心理学将这类差异称作个性倾向性。相同的心理过程反应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上,得出的反应也是不完全相同。在能力方面,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个体在认知及活动效率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感知敏锐、思维深刻,而另一些则相反;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喜欢创新突破,有的喜欢循规蹈矩;有的对数字敏感,有的擅长归纳总结。

  在气质方面,有的性情温和,有的暴烈激动;有的情感外向反应迅速但不迟久,有的情感内敛反应缓慢但持续。个体经常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体现着个体性格上的差异,有的经常活泼愉快,有的经常多愁伤感;有的勇敢顽强,有的胆小懦弱;有的积极乐观,有的消极悲观;

  有的机智果断,有的优柔寡断……。个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称为个性心理特点。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特点有机地、综合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简称个性(朱吉玉,2010年)。

  个性是个人能否施展才能、有效完成工作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在个性方面存在缺陷,肯定会使其拥有的才能大打折扣。对组织而言,一个干劲十足,心理和个性都很健康的员工,远比一个情绪不稳定、动力不足的员工更有价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