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1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然而,事实上,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在三类教学中的影响,是最广泛甚至也是最深远的!说其影响最广泛,是因为其受众群体最大、涉及面最宽;说其影响最深远,是因为它是音乐各专业方向学习与发展的基础{12}。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地说: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是事关高等音乐教育质量“一体”(各专业方向主课或主课群教学)与“两翼”(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与音乐学理论共同课教学)的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学水平,是国家教育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而高度重视、审慎反思、努力改进我们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则是全面提高高等音乐教育水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①一些音乐学院比如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的五年制本科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可以申请并经考核通过后,选择作曲技术理论中的某一个方向作为自己的专业主修。这类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也可以划归为第一类。

  ②音乐学系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目前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的做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已经简化得几乎跟表演专业各方向相同;第二类是适当考虑音乐学系的特点,科目开设相对丰富,大纲设计相对贴切,课时配备相对较多;第三类则保持其“专业基础课”而非“共同课”的高度来对待。对于侧重于理论研究的音乐学系本科生而言,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一类做法过于简化,第三类做法在招生规模扩大、节约教育成本压力也很大的情况下则很难实现。

  ③即使从特别功利的'角度来看,配器法方面的知识对管弦系甚至声歌系学生业务修养的提高,对位法方面的知识对钢琴系乃至民乐系学生业务修养的提高,其重要性也不会低于和声学与曲式学。至于音乐学各专业方向特别是其中的西方音乐方向,如果没有全面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其专业学习与研究自然是相当困难甚至是无从谈起的。

  ④相对于“音乐需不需要懂?”这个饶有意味、值得探讨的美学问题,“音乐需不需要知?”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而言,则几乎不必讨论。

  ⑤其实,即使是作为作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也应该充分保证“对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在“四大件”各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分量。

  ⑥据悉,中国音乐学院已经开始在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中进行以“和声分析”代替“传统”的“和声学”教学的尝试。

  ⑦可以适当保留调内和声的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但更提倡对实际音乐作品和声骨架的四部和声缩编训练。

  ⑧专业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还有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音乐欣赏”,以放到音乐学理论共同课范畴为宜。

  ⑨当然,在选择曲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方面,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0}其实,国外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都高度重视合唱课的教学与合唱活动的开展。“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普通学校的合唱教学进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黄金时期,其标志是无伴奏合唱的兴起”(引自刘沛编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第3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苏联所有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除了钢琴主课的学生以外,都要必修合唱。而音乐学院的各系,除了声乐系要修习2—3年(240小时)、乐队与合唱指挥要修习1—5年(1020小时)合唱课程外,其它各系的学生都需修习1—2年(140小时)的合唱课程(参见魏煌、侯锦虹编著《苏联音乐教育》,第57—6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11}这里提出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从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所应该包括、必不可少的内容来谈的,具体的课程开设,应该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以及各院校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虑。比如:有机的、有效的,而不仅仅是从删减内容、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进行的课程整合就是思路之一。

  {12}还需要指出的是,在高等音乐教育高速发展(比如扩招)的今天,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独奏家、独唱家的比例甚至概率都在大幅缩小。高等音乐教育培养修养全面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任务更加凸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