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品味哲学(第5页)
本文共计78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而柏拉图忽视了,一万个明君圣主的存在远不足以证明智慧与道德的统治是具有可行性的,但一个贪官污吏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制度约束具有充分的必要性,这一点正是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所缺乏的。
王政的结构矛盾:授权而不限权的政治体系
柏拉图所设计的一整套哲学家为王的程序仅仅是实现了权力的合法性,而作为其基础的哲学王的授权过程只是政治统治的`准备环节。
柏拉图没有对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授权制度本身漏洞进行修补,也没有适当处理随之产生的政治家权力与政治机构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王的个人权力便以一种超社会的面貌出现,并把一切政治机构置于其支配之下,即造成了“半多于全”⑧的困境。
柏拉图首先指出:三种技艺(包括军事统帅者的技艺、法官的技艺和国王的技艺引者注)不可以相互控制。
但,国王或政治家的技艺是最高级的,因为,“国王的技艺依照自己的权力控制它们”。
⑨既然国王的技艺已经占据了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制高点,那么这种较高层次的技艺就要控制那些较低层次的技艺。
所以,政治家发布的命令是最高级的命令,而其他的命令则是从属于前者的,审判和行政职能都要绝对服从国王的统治。
到了晚年,柏拉图在对斯巴达、阿戈斯和迈锡尼三个城邦的兴衰进行历史考察时又重提“半多于全”这一箴言。
他再次强调了“把过多的权威给予一个灵魂”,就像“把过多的风帆给予一艘船,把过多的营养给予一个身体”一样,必然因打破中道的比例而趋向毁灭,即“灵魂的专横”⑩。
由此他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制约权力的体制,认为有君主制和民主制两种因素相结合形成的混合政体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由此可见,在柏拉图的统治思想中,哲学王作为公共权威的人格代表,其职能和作用定位于依靠智慧和道德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并要求其言行与权力必须受道德的严格制约;而与此同时,却又赋予其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不受限制的权力,此乃柏拉图王政思想中所内含的重大逻辑矛盾,正是这一矛盾侵蚀和削弱了王政思想的学理基础并使其在理论上走向失败。
注释
①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3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169~170、493页。
②[美]保罗埃尔默摩尔:《柏拉图十讲》,北京:中国实言出版社,2003年,第153页。
③柏拉图:《政治家篇柏拉图全集》(第3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93页。
④同上,第117页。
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⑥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4页。
⑦同上,第172页。
⑧“Half is more than the whole”,出自于Hesiod的诗集《工作与时日》,第38行,它的意思是,要想得到全部是有害的,得到一半就足够了,所以有节制的自足比无节制的攫取要好。
⑨柏拉图:《法篇柏拉图全集》(第3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164页。
⑩同上,第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