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析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3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in?sheep’s?clothing;

  2.“同舟共济”,英语为in?the?same?boat;

  3.“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earth;

  4.“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twice?before?you?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例举。可以利用文化的偶合现象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还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一)》为例:The change in the patient’s appearance couldn’t have been more obvious.(Passage A, Unit8) 这句话包含一个语法现象:“否定式+比较级”结构表示最高级含义。

  其实这一现象共存于英语和汉语中,如:

  ①Nobody works harder than Mark does. 汉语为:没有人比马克工作更努力了。

  ②No one in our family has a better memory than Jane. 汉语为:我们家谁的记忆力都比不上简。

  ③No garden in the town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is. 汉语为:他的花园是城里最漂亮的。通过以上几例不难发现,汉英在这个语法现象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是用“否定式+比较级”结构来表示最高级的含义。在对比中,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有种亲近感,又便于记忆。

  另外,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以达到深入体会行文内容的效果。如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一)》第五单元Too many choices in Shopping一文的阅读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逛街选购商品时的经历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即,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太多时未必是件好事,光是花在比较选购商品上的时间就难以让人忍受。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总之,在精读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引导学生深层次读书,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激活思维,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良好途径。通过恰当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学作品,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霞,朱正才,杨惠中.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2006(2).

  [2]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0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