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第3页)

14 次下载 3 页 536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情绪纷乱总分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

  我国学者左从现等认为心境状态是运动员竞赛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15].我国学者张力为等也认为心理疲劳能够有效预测运动员的参与倾向以及回避倾向[16].而很少有文献涉及运动员心境状态对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测效果。由本研究可以发现,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特别是对情绪体力耗竭这个维度具有很高的预测性。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在赛前及时了解并调整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可以缓解或避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好成绩。

  4结论与建议

  4.1运动员最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现状,这提示教练在平常的训练中适时调整运动方案,尽量增加运动员的成就感。

  4.2运动员的年龄与运动员心理疲劳情况呈现正相关性。这提示我们要多关注年龄较大、资质较老的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缓解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压力,平常多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4.3运动员心境状态各消极因素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呈现正相关性,要求我们多关注运动员的消极情绪特别是疲劳和抑郁。平时尽量运用一些积极的训练方法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情绪评估。

  4.4情绪纷乱总分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状况。这提示我们,运动员若是出现纷乱、烦闷或失调等情绪,其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及时缓解或消除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赵敏。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视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金湖,吴家舵。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概况[J].体育科研,2005,26(3):59-61.

  [3]刘方琳。运动情境中心理疲劳的性质、原因及应对[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4]RaedekeTD,SmithAL.Developmentandpreliminaryvalidationofanathleteburnoutmeasure[J].JournalofSport&ExercisePsychology,2001,23:281-306.

  [5]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特质测量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7-118.

  [6]周喜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疲劳与竞技动机、赛前心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64-1067.

  [7]杨翠丽,甘阳。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与心理状态的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6,16(4):98-100.

  [9]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J].体育学刊,2007(8):63-63.

  [10]张蓉。运动性疲劳所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证候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机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1]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35-37.

  [12]RaineyDW,HardyL.Sourcesofstress,burnoutandintentiontoterminateamongrugbyunionrefer-ees[J].JournalofSportsSciences,1999,17:797-806.

  [13]RaineyDW.Sourcesofstress,burnout,andinten-tiontoterminateamongbasketballreferees[J].Jour-nalofSportBehavior,1999,22(4):578-590.

  [14]张天书,王楠。运动员心境状态、心理疲劳的特点极其关系[C].西安:中国心理学会,2011:起始页码651.

  [15]左从现。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赛前焦虑、心境状态的相关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1-75.

  [16]张连成,张力为,刘嘉蕙,等。运动员心理疲劳与运动动机之间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74-7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