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0 次下载 3 页 490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

[]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些年在农业旅游开发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其文化含量、产品创新方面仍显不足。在梳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弱、配套设施落后、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型、居民参与型、资源导向型、文化传承型四个角度提出其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关键词

[]大别山;农业旅游;创意旅游;开发模式

  自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以来,它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博弈点,迅速渗透到所有终端产业领域。近些年来传统的农业也毫无例外地将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运用在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荷兰通过“高科技创汇型”的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德国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形成了“社会生活功能型”的创意农业模式,日本的“一村一品”成为创意农业“多功能致富型”楷模等。进入21世纪,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依托巨大的客源市场,我国许多发达城市的市郊都进行了创意农业旅游项目的有效尝试,并涌现出比较成熟的模式,如北京密云县的“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昌平区“植物迷宫”景观农业创意模式、房山区“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创意模式、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区域品牌组合模式等,都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可见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将科技、文化、艺术和个人的才智融入到农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将释放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当前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形成旅游新业态,还能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些年在乡村旅游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其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文化挖掘方面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其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提供思路和参考。

1相关研究综述

  “创意农业”的提法早些年就见诸各种媒体,作为创业产业的一种类型,秦向阳认为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总称。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意农业”与“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特别是在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意农业旅游”的实践项目炙手可热,但相关理论研究稍显滞后,主要集中在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及创意农业旅游的个案实践上,如诸丹,袁力以成都创意农业园为例,分析了创意农业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可特续发展提供了文化、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兴价值内涵;丰燕,王宇将当前创意农业的类型和发展模式落实到荆州市川店镇双店村休闲创意农业旅游规划中;孙杨等探讨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其创意农业旅游运作模式;周依依,穆娟丽分析了云南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瓶颈,并从国外的经验介绍上提出其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路径。

2大别山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2.1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借鉴刘敏,甘枝茂的分类方法,大别山的农业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表1中的几大类型。

  2.2大别山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2.2.1农业旅游开发模式较为单一

  如上分析,大别山地区农业旅游资源门类齐全,资源丰富,主要特色表现为山乡田园风光和鄂东乡土风情,但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来看,仅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等传统项目的营造上,缺乏创新理念的植入,参与体验项目的深度开发和特色文化的营造明显不足,农业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如特色农副产品罗田板栗、甜柿等,还停留在土特产品的零星售卖上,远未形成种植+旅游,采摘+旅游,购买+旅游,节庆+旅游的产业化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