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我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分析(第2页)

14 次下载 3 页 536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将运动员的年龄和专业运动年限与运动心理疲劳三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年龄与成就感降低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低度正相关关系(r=0.444,P<0.01;r=0.300,P<0.01),所以推测年龄越大,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运动年限与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低度的正相关关系(r=0.323,P<0.01;r=0.331,P<0.01;r=0.391,P<0.01),即专业运动年限越长,运动性心理疲劳强度越大。

  2.2心境状态各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包含的七个因素以及情绪纷乱总分TMD进行person回归分析。由表4可以得知,紧张、愤怒两个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低度正相关关系;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5,P<0.001),与运动负评价及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6,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精力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低度负相关性;慌乱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和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另外,情绪纷乱总分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r=0.567,P<0.001),与运动负评价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均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

  2.3情绪纷乱总分预测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对其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我们分别以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为因变量,以情绪纷乱总分为自变量进行三次标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运动动机能有效预测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能够解释成就感降低的20.7%的方差,能够解释情绪/体力耗竭31.9%的方差,能够解释运动负评价15.1%的方差(见表5)。另外,情绪纷乱总分对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即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越高,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高。

  3分析与讨论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在长期、高压条件下进行单调的、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所造成的力竭感、疲惫感、倦怠感,而不是完成一次体能性或认知性力竭任务后产生的力竭感和疲惫感[6].心理疲劳一旦产生,不仅影响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还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在运动员当中普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加强教练员及其相关工作者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也是不容忽视的[7].经研究表明,POMS是一个信效度很高的情绪状态评定量表[8].本文通过研究可能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发现心境状况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及预测作用。

  3.1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运动员年龄与专业运动年限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程度越深;随着专业训练年限的增长,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越深。具体体现为年龄越大成就感越低,运动年限越长,对运动的负面评价程度越深。这印证了周毅刚、郭玉江关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9],可能的原因是年龄越大的运动员面临更多的社会及自身心理压力,对自我的期许比较高,较少从运动中体会到成就感。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入队时间长,生理心理疲劳的积聚、慢性伤病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加重运动心理疲劳。

  3.2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

  格罗夫等人在1992年第2期《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新发表的简式POMS问卷,其中增加了“自尊感”分量表。共7个量表,40个形容词。根据一周来的心境在这些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种最符合自己情况的5种等级中的一种[10].此问卷可用于运动情境,也可用于研究。其信度相关系数平均值ɑ=0.798,其预测效度也很高。情绪纷乱总分TMD的计算公式是:消极的情绪分(紧张、压抑、愤怒、疲劳、慌乱)之和减去积极的情绪分(精力、自尊感),加上一个常数100),即分数越高,心情越是纷乱、烦闷或失调[11].国外已有不少研究发现运动员心境状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存在相关性[12,13].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境状态与心理疲劳有相关性[14].本研究更加细致地发现POMS中疲劳因素与成就感降低维度有中度正相关性、抑郁因素与情绪体力耗竭有中度正相关性。另外,TMD与成就感降低维度有中度正相关性。因此,及时关注并减轻运动员的抑郁情绪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