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精确美论文(第2页)
4 次下载 4 页 708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景深,朦胧中见美景
美引起人们的美感享受通常在于直接因素,即由生动鲜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美感,如青山绿水,古寺亭阁,鲜花美人等。但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情因素和感知能力往往具有不准确性,而且人的形象思维作为人们获得艺术形象所主要依靠得思维方式也具有模糊性,故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采用模糊修辞手段有意避实就虚,从虚处下笔,用模糊的言语去追求贴切、传神的品位,从而创造出更具魅力的朦胧美。[3]如同泼墨画法,画家将墨直接挥洒在纸(或绢)上,不求纤毫之真,不求点滴之似。墨如泼出,气势恢弘,激情奔放,着眼于大处,着力于印象。其结果是在神似中获得了最大的形似,在不肖中得到了最肖。[4] 《荷塘月色》中的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模糊语言在临摹景物方面的妙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朱自清先生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一方面用素描的手法给人以清晰印象,如“层层的叶子”、“点缀着些白花”、“开着的”、“打着朵儿的”,等等;另一方面,他又运用大量模糊性表达开始“泼墨”,开始写意,如“弥望”、“田田”、“袅娜”、“渺茫”;又如“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最后一句更是在“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之间建构起一种嗅觉与听觉间的通感。这些模糊性的描写似乎给夏夜里皎洁月光下的荷塘蒙上了一层薄纱,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不仅为月下的荷塘增添了几分妖娆,同时也诱导读者慢慢步入这亦真亦幻的美景中,细细体味月下荷塘的那份幽远。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肥红瘦”不可谓不模糊。乍一看,不禁会令人迷惑:“绿”岂能“肥”?“红”又岂可“瘦”?甚至会让异族文化的读者感到几分荒诞。岂不知此处的“肥”、“瘦”远已超出平常意义的`“肥瘦”之说。[5]词人用“绿”与“红”这两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直指海棠的枝叶和花朵,更是用“肥”、“瘦”这两个在日常生活中与其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修饰二者,这看似荒诞的搭配恰恰形成了一组绝佳的通感美,将雨后园中枝叶繁茂而花朵凋零的海棠描写的惟妙惟肖。
三、情真,含蓄中见真情
人的情感和情绪都是多因性的模糊集合,不论是作为文本创作者的作者抑或作为文本接受者的读者都不例外,这一事实必然促使文学作品本身和文学作品接受活动不可避免地都带有主观所特有的模糊推断和模糊概念的特点。作者只能通过语言将作品意义传达给读者的感情接受机制,而不能传给其理智。而且,在理智说来是模糊的东西,在审美中却是一种生动丰富和多样统一的体验,模糊语言的广泛运用就是顺应了人类的这种认知和审美心理机制,而模糊语言也自然成为文学创作者有效地传递丰富情感的首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千古名句出自南唐李煜的名篇《虞美人》。在此李后主用“一江春水”这一模糊的数量概念回答了前句的疑问“几多愁”,表达看似模糊,实则以水喻愁,借这滔滔东逝的“一江春水”精确地传递了这位囚居异邦的君王在国破人还在的窘境下,心里愁绪万千,胸中惆怅满满的真实情感。
再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在春意盎然的沈园,词人再遇虽已休离但却依然苦苦思恋的前妻唐婉,不禁感慨万端,一句“东风恶”直指母亲破坏其美好姻缘的行为,不仅曲折委婉地道出词人对自己夫妻情深而又母命难为的悲叹,也表达了对自己一时软弱铸成大错的自责,直抒胸臆,深沉哀婉,含而不露地抒发了诗人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憎恶,情感真挚,动人肺腑。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结构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力”的模式。[6]当客观外物的力的作用模式和人的内在感情活动模式相互吻合时,就可以达到“异质同构”之境。此时物我合一,身心和谐,审美体验便油然而生。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