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论文(通用10篇)(第2页)
2 次下载 19 页 3318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人们就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职业素养是职场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
二、职业素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关系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起着重要作用。
1、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出来。[2]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势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何大学生会出现就业难问题,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要素,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健康成长。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突破口,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职业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是理想中的最高层次和信念中的最高形式的有机统一,[3]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体现,而职业理想信念是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较少,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了解职业素养,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信念。
2、职业合作能力不足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组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已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与关注。但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过于强调个性,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缺乏团队精神,致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不到提升。
3、职业行为习惯缺乏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高职院校面对就业为导向的形势,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的有效衔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较少接触企业,加之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职业行为习惯的提升途径,造成学生缺乏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实践能力不强由于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注重课程理论教学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从而导致现有的职业实践还处于较低层次,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实践少之又少,存在教学难以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教学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现象,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不强,这就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水平,给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培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分析,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要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课程育人的理念,增设职业素养相关理论课程,精选职业素养理论课本,丰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并建立健全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职业素养的课堂理论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理念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习惯模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择业和就业,适应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和适应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