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本文共计29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到来,大学计算机教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使学生具备计算思维,善于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医疗信息化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医学信息化;层级渐进;案例驱动
1现状调研与分析
伴随着医学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高速融合,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医疗健康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广泛应用,医疗信息化也正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新的热点。目前,计算机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结合已卓有成效,形成了许多新型学科,如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等,并不断助力传统医学科学的良性发展,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疗等。当下,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渗透到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医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医学生的必备能力。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对医学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医科类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医学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理论课每周2学时,实验课从第4周开始,隔周上课,每次课4学时。计算机信息学院大多数计算机课任教师讲授计算机公共课时采用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近些年计算机课程的评估与学生反馈情况的汇总,发现存在理论课学习内容死板、实验上机内容不紧凑、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脱节且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总体来讲,现有的教学模式下,一方面任课教师很难提升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全面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制约了该校计算机类基础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整体把控层级渐进”教学法的作用及意义
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医疗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能力基础。以医院信息化实际用例为教学依托,实际工作案例为教学内容,以共同讨论、翻转课堂为教学方式,以最优方式解决实际计算机问题与故障为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医学生信息化意识,使学生明白信息化作为依托可以更好更有序地实施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以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借助计算机工具更好服务医疗卫生工作。工作重点在于改革传统的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模式,解决上机实验与理论课脱节等突出问题。该项目设计提出了“整体把控、层级渐进”式的计算机教学方案。由“实际案例(引入)”“具体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讨论)”与“方案实施(应用)”4个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架构上整体分析把握,在具体实施中四个环节之间实现“层级渐进”的逻辑关系。体现“整体—分步—整体”的教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切实提高医学生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医学专业对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3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1研究目标
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改革传统的医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不再脱离医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教材紧密相融,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思维的传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建立“整体把控、层级渐进”的教学实践模式,提高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计算机使用操作素养,满足该专业对医用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帮助医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医科类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树立医科类高校学生清晰的医疗信息化意识;(2)改变传统医学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授课模式与内容;(3)探究更加适合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类课程讲授方式。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的教育理论论文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