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8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可选择已有的教学材料,如《走遍美国》、《洪恩英语》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及人物对话,还可创设一些活泼自然,充满生趣的文化情景,然后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模仿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亲历文化境况、遭遇文化尴尬和文化冲击,与文化发生互动,以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文化探究的能力,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境遇中获得具体的交际技能。学习情景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文化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设计理想的文化学习情景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除了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主观的、无形的、隐藏的跨文化的特质和文化敏感性,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及其现实文化意义的理解、感悟能力,在学生理解了表层信息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深层的含义,去感受推知、判断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本族文化环境有何相关的实际意义等。在此过程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创造对于学习个体的意义建构也很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应该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异国语言和文化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举办外语文化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美文化知识比赛、英文诗歌朗诵和英文电影欣赏等。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文化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文化知识意义的目的。breen&candlin曾指出: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遵从某种规范,而且也关系到主观解释这些规范本身,它既是遵守规范的活动,又是创造规范的过程。因此,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教材、教师、学生和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进行。那么,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首先应该创设一种文化学习情景以培养学生具体的、客观的、显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和掌握那些约定俗成的文化事实、文化知识或某些跨文化交际的规约的能力,这是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较为系统的文化学习,如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习俗、价值观念、礼仪、禁忌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除教师在外语语言课上注重跨文化教学进行文化导入以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异国风情介绍”、“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等。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外籍教师资源优势,为学生开设一系列讲座等,这些知识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为学生以后自己进行文化探索提供了基本的知识框架,打下牢固的基础。第二,将已掌握的文化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即交际个体的行为能力,即一种与目的语人交往的技能。比如善于识别交际对方身份和交际意图的能力、与对方沟通的能力、善于消除交际障碍、解除交际尴尬的协商能力等。由于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创设一种文化学习环境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具有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吸收、取舍、宽容以及尊重差异等,以适应不同文化的冲击,减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苦恼和挫败感。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