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第2页)

本文共计30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对策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化进步的时代象征,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将网络文化纳入大学文化育人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建设文明高雅的校园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每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都会积淀凝炼下来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在网络时代日趋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下,大学文化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占领网络阵地,努力使其成为网络的主流文化,保证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性、时效性、多样性的传播优势,基于校情校史,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弘扬根基深厚、源远流长的大学传统文化,保持各大学不同的文化特色,防止大学文化因普遍同化而失去自己原有的文化特征,维护大学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规范有效的管理文化

  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基础。在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更应强化“以人为本、制度优先、科学民主、独立开放”的管理理念,改变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逐步形成现代大学的管理文化。应充分利用网络平等、开放、交互的特点,使其成为校内外广泛自由交流的平台,既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两大文化要素的融合,还为打破专业之间、院系之间乃至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壁垒提供了可能。同时,我们还要直面网络带来的文化冲突,探索适合校情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实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疏导相结合,正确把握大学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健康向上的行为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高校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在生动、具体的学生活动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围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精神。另外,作为大学文化生态中最活跃的部分,行为文化的主体是师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师也应自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从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行为建设作出表率。

  (四)强化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良好环境

  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外在表现和延伸的大学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外化于形的重要载体。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校园不仅成为大学生求知的场所,更是释放压力、净化心灵的圣地。在学校建设中,可以通过命名校园、景观、道路、楼宇,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校园文化的创造结合起来。要加强图书馆、档案馆的软硬件建设,科学规划博物馆(校史馆)建设,利用最新科技手段,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建设,做好资料的收集、储存和使用工作。加强运动场、学生活动场地等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机制。

  总之,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既有赖于构成校园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又有赖于大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容与共生”。正确把握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实现真正相互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是今后一个时期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必由之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