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探索论文
7 次下载 2 页 241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初中生物学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探索论文
摘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加强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探究实践活动素材,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既能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探究实践;调查活动;选题;可操作性
一、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的选题
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的选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验设备条件等,还要考虑学生是否有完成该课题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理想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选题是参考其他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相关科学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拓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还易于实施。例如,学生完成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后,参考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有关内容,开展“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课外探究活动。首先,展示韭菜和韭黄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由于栽培条件不同,韭菜的叶片中没有叶绿素,则为韭黄,学生由此提出“光照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吗?”并作出假设。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指导学生根据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提示,选用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光照对叶绿素形成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是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促进学生理解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参考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开展课外探究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全省统一中考模式下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了解,使得学生理解初中生物学学习要求,拓宽生物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利于学生认同与形成生物学思想。
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但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体验和领悟生物学思想以及生物学研究方法。因此开展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提高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要求从菜青虫卵开始隔离饲养,观察和检验菜青虫是否一出生就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以此说明菜青虫喜欢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本能,增强探究可信度。然而人工条件下饲养成活菜青虫有难度,需要为菜青虫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生活条件,还要有足够的菜青虫数量,这样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为此,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家蚕替代菜青虫为研究对象,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得出“蚕吃桑叶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结论,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外调查活动的组织
生物学课外调查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有关生物学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生物学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课外调查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学课外探究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开展“调查校园植物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方法。结合有关“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生态调查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的小组调查公园生态环境,有的小组调查居民小区绿化带生态环境,有的小组调查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为什么叫红树林?红树林为什么能生活在海水中?带着一系列问题,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有关文献查阅,确立了“调查红树林的适应性”的课题。通过实地调查和学习,学生得出:红树林具有胎生、泌盐、气根等生理现象或形态结构,以此与其滩涂生活环境相适应。课外调查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生物学视野,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