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103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1.创设、展示项目激发兴趣
“ 项目驱动” 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任务, 其任务就是教学目的。但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提出应该如何如何, 而是以项目实例的方式展现出来。在C + +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C + + 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控制语句、数组应用、函数调用、文件操作及结构体等内容。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基本涵盖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的项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该项目的选择要做到:一是难度适中, 要使学生乐于接受并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完成; 二是贴近实际, 要源于企业实践, 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 又要高于企业实践, 体现教育的整合性; 三是有扩展空间, 要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在获得具体经验的同时更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以获得完成同类工作的策略。
我在讲授C + + 课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把设计好的程序演示给学生看, 以此激发学生要自己做好一个程序的欲望, 并且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 就能自己做出来。
2.边学边练, 操作应用
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后, 然后要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进行步骤和方法分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 还可结合实际应用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 从哪些方面可以做些变化, 用到哪些知识点, 从哪里并以什么方式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由教学主动变为学生主动, 适当引导, 很多工作问题的解决常常会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再者是鼓励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以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
3.抓住实验环节
主要是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习得的经验,又要强调经验向策略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做好小结和总结。首先是小结,要求具有及时性。其次是总结,要求注意其整体性。小结时能抓住细节,而当项目有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时,则需要将经验转化为策略。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经验的小结和总结,充分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将来工作的主人。 4.评价成果,总结规律
评价是实施项目驱动的关键之一,也是实施项目驱动的重要环节。评价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积极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呢?一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让小组演示他们做的系统, 自己评价自己的系统。二是,让学生互相评价别人的学习成果,例如:让小组评价其他小组所完成的系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别人的系统做得如何,有哪些漏洞,有哪些缺点,有哪些做得优秀的地方。三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要注意表扬、鼓励为主,尽量发觉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自评和互评,以达到共享成果、分享快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语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上机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途径,要充分保证所有学习C++程序设计的学生都能保证有足够学时的上机时间,最好每个专业机房配置有一个专业辅导教师,所有的实验理论教学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还可以实施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可通过组织c++程序设计兴趣小组、c++程序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开发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机房业余时间最好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指导教师指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的c++程序设计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提高其实践能力,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互动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和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