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通用10篇)(第8页)
72 次下载 15 页 2438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4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弱,民族民间舞的舞蹈风格鲜明,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民间舞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对民族民间舞进行掌握,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进行提高,通过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充分对学生们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这样才能够把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很好地进行激发,促进学生们全面地进行发展。学生们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丰富自身的舞蹈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昕.关于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学习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12):78.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5
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技师职业院校构建学前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学习即工作”“课堂即工作岗位”的一体化目标,并满足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对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的教学方式。这种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专业理论为辅提供理论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课程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课程教学重点是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其专业特点具有专业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体系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主线,立足于就职岗位工作任务与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前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一)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学前教育职业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现场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塑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二)推进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建立“教学—实践—就业”课程教学体系,重视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根据学前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求除了要进行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学前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根据就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一体化实训场所。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技师职业学院应该加大投入,基于学前教育工作过程,进行实训场所的设置,建立能够进行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真实工作场所,比如可以建立蒙台梭利教师、仿真幼儿园教师、游戏室、区域游戏场所等。在这样的实训场所进行实践训练,能够将幼儿园的课堂氛围带进学前教育实践课堂,创设真实的情景模式,让学生有置身幼儿园课堂的感觉,这样的理实一体化实践场所能够为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交替提供保障,保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健全一支既能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综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关键基础保障。教师是学前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导,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幼儿园相关单位的工作经历背景,以及如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专业能力以及蒙特梭利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只有具有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人员。
三、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