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中蕴含的满族民俗文化(第3页)
本文共计60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一)憋性之俗
门前放了三声炮,婆母娘走上前她急忙把门关.她关大门为何事?她说是新过门的媳妇,憋憋性省得脾气蛮.三吹三打大门开放,轿车停到院子里边.(《蓝桥》)"憋性",又叫"别性"、"扳性",指新娘乘坐花轿到夫家后,夫家将大门关闭,花轿在大门外停留片刻,这样做是因为满族女子多个性骄纵,因此要磨磨新娘的个性,使其在婚后能够温柔顺从.《呼兰府志》载:"(满洲婚礼)彩舆至门,迟久而纳之,谓之扳性(齐齐哈尔城谓之憋性),扳性者,谓屈抑其性,使就柔和也."[3]318
(二)掀盖头之俗
大红的"喜喜"字儿贴门上,抄起马鞭套全羊.(《百合仙子》)此句唱词后的一段说口,展现了满族婚俗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一项,即"以我们满族的风俗,结婚时要用马鞭子掀盖头,就像骑马套全羊."盖头是新娘梳妆完毕后在上轿前罩在头上的,在入洞房之前一直戴着,直到拜完天地入洞房后才能揭去.因此,掀盖头就成了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富情趣的一个环节.汉族婚礼,新娘的盖头一般是由新郎用秤杆挑去的,而满族新娘的盖头则是由新郎用马鞭挑去,体现了满族人民好骑射的民族特点.
(三)跨马鞍之俗
(男)我在马上虚射三箭,(女)我跨过马鞍进了房.
(《百合仙子》)满族新娘进门时有一种射箭风俗,花轿来到男家门前后,新郎向挂着帘子的轿门虚射三箭.这是满族特有的一项婚俗仪式,后入旗籍的汉族人婚嫁中也添加了这一充满地域色彩的习俗,清徐珂《清稗类钞满洲婚嫁》
载:"(八旗)新妇舆至门,新郎抽矢三射,云以去煞神."[4]
跨马鞍是指新人拜完天地后,进入新房时,在门槛上覆马鞍一具,新娘跨过马鞍,始能进入新房."覆鞍子者,取与安子同音."(《瑷珲县志》)[3]325跨马鞍习俗不是满族人的发明,在我国各地皆有存在,这一习俗在唐代初年即已出现,是从边疆地区的游牧民族传入的一种风俗.因其符合了满族人性好骑射的特点,故此在满族婚礼中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行嫁月
过年是我兴嫁月.(《捡棉花》)兴嫁月,又称行嫁月,满语名(tusubiya[1]650),指待嫁女到了所谓吉利、兴旺的结婚时间.
满族的婚俗,体现了满族人民崇尚武功、敬奉天神、怀恋骑射、缅怀祖先的性格特征.
四、满族的称谓民俗
满族的称谓,能够体现其民族特点,很多满语称谓词被汉语吸收,如:
这是谁家的格格长的强?(《百合仙子》)格格,满语称谓词,最初用以称呼皇帝或亲王、郡王之女,后凡满洲贵族青年女子皆可称"格格",再后来成为对同辈年长女子的尊称.
有什么能让阿哥帮一帮?(《百合仙子》)"阿哥"(满语ābe),满族人用以称兄长、哥哥,《柳边纪略》:"呼年长者阿哥."[3]372后来成为对同辈而年长于己者的通称.
东北地区既是二人转兴起与广泛流行的地区,也是满族人民的主要生活区域,因此,在传统的二人转剧目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满族独特的喜好:粘凉的饮食民俗、对近现代服饰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服饰民俗、体现骑射民族豪爽泼辣的民族性格婚姻民俗,以及称谓习俗.这些民俗事象既有与汉族民俗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点,体现了两个民族民俗的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可以说,东北二人转所反映的满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厚生,李乐营.汉满词典[K].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徐海燕.满族服饰[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3]陈见微.东北民俗新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4]吴存浩.中国民俗通志:婚嫁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321.


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护理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应用论文
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分析论文
浅谈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对股价影响分析论文
会计学校企联合教课形式的价值论文
谈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措施论文
财务会计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造价工程师作用及地位
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及地位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及作用地位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的作用及地位论文
简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地位及作用
读书的作用优美句子(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