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正文

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第9页)

本文共计236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马怀德学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从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进行政诉讼的范围”侧面,反映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社会必然性。假如法律赋予人民群众对上述违法抽象行政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的诉权,那么,一些违法抽象行政行为可能会得到遏制。从我国司法机关的性质考察,司法对行政的监视应该是全面监视。司法机关是裁决所有法律争议的国家机关,由于抽象行政行为同样可能导致争议,所以法院根据公益诉讼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公诉机关提起的公益公诉裁决抽象行政行为引发的争议是实施司法职能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此类争议的必要途径。

  第四节 我国建立公民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根据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成熟,行政机关的角色定位还在摸索,***法治观念还未深进人心。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侵害国家经济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事件急剧增加以及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滥用权利、不履行职责等违法行政行为都使行政公益诉讼有必要建立。

  首先,侵害国家经济利益的事件急剧增加,通过非法手段侵吞、破坏、浪费公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尽管国家专门成立了国有资产治理局,制定了一批国有资产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有关机构和职员的职责,然而很多违法者依然逃出法网,而有的组织或公民为维***律的尊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大胆检举、控告违法行为,有的无人理睬,不了了之,有的还遭受打击报复。很多地区和,为地方利益,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趁企业独裁或中外合资等机会低价评估和出售资产,使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据不完全估计,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为5000亿元。 在现阶段,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题目更加严重。在进世后这种局面面临更大的挑战。按照市场准进原则,外资的进进使得中外合资的机会更为广泛。不法外商利用合资的机会侵吞我国有资产或地方治理部分与国有企业负责人捞取地方利益或个人利益的现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种种事件说明公民的监视权和检察机关国家的法律监视权,假如没有程序法上的保障将是一纸空文,正义将不能得到伸张。

  其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事件层出不穷。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形式,市场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内在冲动又往往具有难以遏制的,甚至无法满足的趋向。因此违法经营,违反公认的贸易道德、不遵守竞争规则、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大规模污染环境、土地开发中的不公道利用题目,政府在公共工程的审批,招标和发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侵犯其它经营者、消费者正当权益、特殊部分实行垄断经营等等。它们所侵犯的客体不只是某个特定的民事主体的正当权益,而是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而要遏制这种严重损害公益的行为,光靠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行政执法为主、行政公益诉讼为辅的双重制约机制。

  最后,大量的行政违法行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滥用权利,贪腐,不履行法定义务。仅以行政处罚领域来看,就存在很多题目,比如处罚失控,即行政机关乱设处罚,滥施处罚现象日益严重,既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正当权益,又损害了政府形象和法律尊严。 具体表现在:(1)行政机关任意设定处罚权。(2)某些行政机关钻法律空子,在法律缺乏对罚款幅度规定或规定的幅度过宽,罚款上缴程序不严的情况下,显失公平处罚相对人。(3)行政机关处罚权管辖不明确,出现了多个机关争夺处罚权。(4)处罚不遵遵法定程序等等。另外,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2002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行政案件13万起,告政府职能部分不作为的为8万起之多。 在大量的行政违法事实眼前,唯有对“公权力”实施控制和监视,才能防止其不被异化。由于“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由于权力这种***是无法抵抗的”。 在严重的现实眼前,要求加大对行政权力监视的气力,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无疑可以发挥一种有效的监视作用。使行政权力置于人民的监视之网中,而这种网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第五节 我国建立公民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文化环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