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教学论文(15篇)(第22页)

本文共计421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真正相互交融下的教学设想

  (一)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统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概念加解释,即使举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专业知识,难以从实质上抓住理论,概念的要点。统计学中繁杂的公式,抽象的术语,枯燥的数据,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然而,利用背景材料进行实际的统计案例分析,并对统计结果给予实际意义的解释,则会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功能与作用,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便于真正地掌握统计方法,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中寻求事物的本质。国外多数统计学教科书都集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为一体,使统计学不仅保持了其理论性与科学性,同时又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由于统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使教师在应用中教,学生在应用中学,统计教学才能活起来,所以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见,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使案例教学法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与效率大大提高。

  (二)增加实验实训课程

  计算机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一方面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EXCEL等软件教学生如何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能在电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际“案例”。但单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一台教学电脑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操作需求。必须开设实验实训课,使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增加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至少应有二分之一的教学课时在机房进行。

  (三)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程度的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合为一体的同时,要改变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过去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基础知识》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考试方法的改革不应再是几张考卷,应要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利用统计软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统计调查表的设计、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输出,数据的分析,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得出结论,整个统计工作过程能够作为一项技能任务来完成。而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导向,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计算机教学论文15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众多课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有效的进行掌握,对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了解,打好基础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必须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注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离不开这些基础知识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生活、工作和学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1、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法

  生源质量不理想是高职院校目前的现状,导致学生们的差距较大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情况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实际情况,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达标目标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方面,同时应该开展好分层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第一,对于那些成绩较好已经取得计算机认证的学生,教师的侧重点是使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组织这些学生进人提高班,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丰富,根据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教师要组织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进人普通班,重点向这些学生讲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侧重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方面让这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尽快让这些学生通过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