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再思考(第2页)

8 次下载 2 页 342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建立和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从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管理现状,可以看到,为了防范风险,很多事务所确实总结和探索了一些适合于自身的管理办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为了实现事务所做大做强,建立和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一)业务承接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规定事务所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在业务承接与保持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在接受一个新客户前,应对其管理层的稳定性、客户的正直性及经营理念、行业的性质、管理水平等作出评价;对于老客户应定期进行再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判定可能涉及的执业风险。对审计业务风险的判定是一种主观的逻辑推断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基础信息充分性和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事务所应当对客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杜绝个人或部门垄断信息,为事务所统一业务控制提供充分的基础信息。同时一定要强化风险意识,将中介机构的独立、客观摆在第一位,不应完全以利润为导向。  (二)业务分配关系到工作效率、质量及风险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规定事务所应统一调度和组织本所的人力资源,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与工作量,合理安排项目参与人员及时间,保障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精力。而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仅指专业知识,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这一点在新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有所体现。注册会计师要具备一定的智力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等。如果他能以自身的沟通技巧说服客户,无疑审计成功的概率将增加,发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在分配业务时,应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考量;在后续教育中,应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  (三)业务分布范围的拓宽,有利于分散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网站进行的2007年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市场的网上调查,大部分客户接受的是事务所提供的年度报表审计服务,约占被调查者的90%以上,而接受非审计服务的客户较少。从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的目标出发,笔者认为一方面应鼓励事务所业务多元化,使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共同发展,以扩大事务所规模,同时降低由于业务分布狭窄导致的风险;另一方面应杜绝事务所向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以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审计程序的实施过程直接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规定事务所应当建立项目质量复核制度,确定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业务类型、复核方法与复核内容等。事务所应当建立专业咨询制度,就重大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咨询。因此,事务所无论规模大小,均应坚持标准化的业务执行程序,认真贯彻三级复核制度,将业务质量低下的风险降低。同时重视咨询的作用。咨询可以凭借专家作为第三者的独立、客观判断,来有效地制衡审计人员可能的主观偏差,从而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各个事务所应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咨询政策和程序,确定由于事项的性质和复杂性而需咨询的领域及特殊情况。  (五)分所或成员所风险的控制对于总所或集团所也是至关重要的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中强调事务所应高度重视分所管理,切实控制与分所相关的连带风险。事务所通过设立分所、吸收成员所等方式达到了扩大规模的目的,然而要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必须重视合并后的整合。而这需要事务所在人事、财务、执业标准、质量控制、员工培训等方面对分所进行统一管理,使总——分所,各分所达到同样的服务水准,否则将埋下风险隐患。  四、结语  风险管理贯穿于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事务所做大做强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应将防范风险的意识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应将风险管理的方法贯彻于企业的制度建设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