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第2页)

本文共计34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 素质上的"3+1"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上的"3+1"是指 3 年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的专业素质提高和 1 年的各项综合素质拓展训练。1年的综合素质训练是指数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东北三省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参与大学生科技立项,与教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专业科技讲座等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加大对全国性竞赛的宣传,并在各类竞赛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把竞赛活动获奖折合成实践教学的学分,使每年有 50%以上的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立项,指导学生以对课程设计内容的完善和数学建模为载体完成大学生科技立项;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如教师把科研课题中的数据处理和算法的实现等部分让学生参与,还要求学生听专业相关专家的讲座,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必须亲自完成一次科技讲座。

  3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一入学,就将若干名学生分配在一位教师名下,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见面交流,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其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四阶段,根据 3 年来对学生的了解,跟踪指导学生就业,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通过与实习基地联系,给学生提供学习计算机软件和大数据处理及金融模拟操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应用方向上就业情况较好,但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及算法设计需要数学知识,因此不能放松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支持学生课外参加编程语言的培训班;动员金融数学方向的学生根据兴趣考取证券从业证和会计从业证,或通过参加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招聘考试等方式在金融领域就业[6].每年定期召开数学专业师生座谈会和考研经验交流会。在数学专业师生座谈会上让高年级专业课成绩较好的学生介绍专业课学习的方法,同时让高质量就业的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及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做经验交流;在考研经验交流会上,让考研成功的学生介绍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和复习的经验等,鼓励学生报考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在目前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成为各高校办学成效的试金石[7-8].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初步尝试,为数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及就业率提高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波。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1(1):56-59.

  [2] 钟云燕。金融模拟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5-8.

  [3] 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探索争鸣,2008(7):24-26.

  [4] 陈建仁。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9):34-37.

  [5] 杨启帆,谈之奕。数学建模实践与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D].杭州:浙江大学,2007.

  [6] 陈国华,廖小莲,杨笃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建设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6(3):12-15.

  [7] 王辉,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3-26.

  [8] 王辉。论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6(4):20-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