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本文共计34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下面是一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能力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查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08 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红牌"十大专业名单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被亮"红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扩招后很多一般类本科高校都增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但录取学生的分数线普遍不高,加之数学专业课程的抽象性,致使原来数学专业的精英化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多样化的现状;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环节,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应用技能。如何改善以往理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现状,是急需解决的教学改革课题[1].

  1 保证顶层设计和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合理性

  在顶层设计上,保持数学专业的理学专业特色,设置需求旺盛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金融数学两个应用方向,力求达到理学专业要求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规格。着力解决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缺少应用能力培养的环节而造成的学生就业出口不畅的问题。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的现状,如果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会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为此采用"一个基础平台+两个方向模块+三大就业出口"培养模式,即一个数学基础,两个应用方向,三大就业出口是金融相关行业、IT行业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前两年强化数学专业基础课,在大三开始,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应用方向并选择相应的方向课,按照三个出口进行相应训练,如对金融数学方向强化数理金融思维及金融模拟操作[2];对计算机软件应用方向加强应用语言和编程方面的训练;对考研的学生加大考研专业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选讲的学时和深度。

  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打牢前三学期的分析、代数和几何基础。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的学时,同时师资的配备力求高职称且教学效果好,严把基础课教学质量关。在专业方向课中,减少必修课,加大专业方向选修课比例。删除已经落伍的课程,引入企业课程、新技术课程或学科前沿课程,如在金融数学方向引入了证券投资分析、精算实务、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和数理金融等;在计算机软件应用方向引入了Java大数据处理方面的课程,JavaScript设计、PHP程序设计等企业课程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新技术课程。有些课程可以邀请实习基地的教师讲授或学生到企业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3].强化数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数学建模思想,增加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课比例。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设置课程设计,同时还根据选择的方向设置了几门综合课程设计,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4].实习环节共13周,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8周。根据需求建立了软件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实习基地,为各项实习和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

  2 理学专业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

  为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5].

  2.1 学制上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3年以专业理论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部分想直接就业的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带着毕业论文选题和课程设计进行为期 1 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即第 4 年开始在软件公司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课程培训或在有就业意向的实践基地集中进行实习。通过 1 年的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的完成,培养集动手、操作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进行订单式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近几年来,每年有 30%以上的学生通过"3+1"方式就业,且比例逐年增加。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弱化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在校内进行,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考研前的复习,专业学生的考研率达到 30%以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