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少年审判工作方法新探讨-以“人性化、和谐化、立体化”为切入(第2页)

本文共计6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预防控制体系的缺陷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原有社区控制的削弱。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有的“熟人社会”已被打破,“熟人社会”的功能,如邻里间的潜在监督、社会控制、常规传统、公共舆论以及通过它们发挥的对青少年行为的控制都被大大瓦解。薄弱的社会控制以及原有生活区域和新生活区域的相互冲突的社会价值观有助于滋生犯罪行为。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创始人帕克和伯吉斯研究发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居民迁入而旧的居民迁出的“间隙区域”,在这个间隙区域,社会传统和社会控制被削弱或瓦解,因而会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5]兰山区是临沂市的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业发达,流动人口比重大。据统计,我区共有人口88万,其中流动人口30万,流动人口比例高达34%.通过对我区青少年犯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严重,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加在他们身上的社会控制比较弱。

  (5)社会变迁的影响

  犯罪学理论认为,每1次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犯罪的高发期。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也在加快调整,青少年在这其中面临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满足,就会导致不满和失望,并以反社会的行为爆发出来。

  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固定户籍人口之间利益冲突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产生不公平感和不满意感,引起攻击性和敌意,并且最终导致暴力行为和犯罪。社会上1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诱使青少年盲目崇拜金钱,追求享乐,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

  2、延伸审判职能,探究少审工作办案新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年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少年审判工作要突破成年人审判的窠臼,法官不仅要做到正确定罪量刑,还要将工作向庭前和庭后延伸,庭前做好青少年犯的犯罪原因调查,庭后做好跟踪帮教工作,并努力完善社会共建的青少年犯罪防控体系,真正将“教育为主、惩罚为主”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落到实处。在审判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办案方法:

  (1)立足教育,“人性化”办案

  1、制定未成年被告人问卷调查表(见附表1),深入透析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原因。

  为了做到适当定罪量刑,尽可能地挽救未成年被告人,少审庭积极实行审前人格调查制度,深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学习、品行和家庭环境等情况,专门制作了未成年被告人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共分为5部分,第1部分是本人情况,包括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脾气、爱好志向等;第2部分是家庭情况, 包括父母的职业、父母婚姻状况、未成年被告人从小与谁共同居住、父母对本人的要求、父母对本人犯错后的态度、父母对本人的疼爱程度以及本人对父母管教的态度和要求等;第3部分是学校教育,包括在校表现、学习兴趣、是否经常上网、学校对本人管理是否严格、本人对学校管理的态度等;第4部分显示了未成年被告人的社会交往成长情况,包括毕业后的去向、结交人员、结交途径以及对本人影响最大的事件和对社会认识的评价等;最后1部分是对产生涉嫌犯罪的原因的自我评价和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考虑到未成年被告人大都文化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将各种可能性11列出,未成年被告人只需要打对号选择即可。该表格式明了、内容详细、涵盖面广,为庭审和帮教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原始材料。

  2、全面把握未成年人量刑情节,建立未成年人特殊刑罚制裁体系。

  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对其社会危害程度及人身危险程度的准确把握,必须以充分认识其犯罪前、犯罪中,以及犯罪后的各个事实因素为前提,并在量刑时对这些因素加以灵活运用,以体现未成年人刑罚的个别化,实现刑罚的教育和矫正目的。在对未成年人量刑处罚时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量刑因素,注重未成年人的个别情况和对之进行教育、感化、挽救的需要,努力寻求刑法规定、未成年人需要和社会需要3者之间的平衡点,以弥补成人刑法所确定的罪行相适应原则与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罚的不确定性,同时可以防止将从宽原则和有利于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及健康成长原则的适用走向极端。实行行刑社会化,对于罪行较轻、人身危害程度较小的未成年犯灵活使用单处罚金刑、拘役 、管制及缓刑等非监禁刑处罚方式,以促使在押未成年人犯及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并获得新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