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精)(第9页)

本文共计382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基于实际工作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校企合作,目的是为了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对应的岗位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

  2.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根据职教理念,确定培养模式;再由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路线,按照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并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多个技能教学模块,包含多个学习情境。课程标准中给出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施步骤、标准及评价建议等,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

  3.编写适合中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完善优质教材资源。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关于教材编写方面首先要组织优化教材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突出中职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其次要注重教材编写形式,改革传统的“章节体”编写形式,采用诸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型”“基于工学结合”等模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岗位知识及能力,培养其职业素养;最后要不断建设完善教材系列体系,使得本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实训实践课程都有特色鲜明、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改革

  1.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中职院校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或先教室后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教学与实际项目建设相融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给定特定的用户需求,让学生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分析该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技能,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其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也会逐步得以提升。

  2.建设和利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和实训中采用真实企业项目案例,注重工学结合,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充分利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和国家、省、院级精品课程网站,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外。上述课程网站中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学习相关内容,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辅导视频、相关资格水平考试内容、学习技术交流论坛、企业案例、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等。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课程的不同特点,专业任课教师宜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项目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实战演练等等,积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项目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最终锻炼培训出优秀的IT科技人才。专业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中采用动画、视频、演示、应用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绚丽多彩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效果;将教师上课的现场录像采集、压缩并上传至学院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使用,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的授课过程和课堂艺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采用基于WEB的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异步点播学习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的途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