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信息化背景下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及文化特色论文

本文共计39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信息化背景下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及文化特色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化背景下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及文化特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化背景下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及文化特色论文

  摘要: 

  动画电影艺术是一种与科技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互联网时代,AI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为动画电影的呈现开辟了新的空间。但动画电影有其主流思想及有别于“工业”的美学追求及文化传承价值,如果一味在技术上重视创新,则会导致动画电影唯有“形”,而缺乏内涵。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深入分析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色与美学内涵,旨在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文化;美学;

  引言: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后,中国动画电影又相继出现了《大鱼海棠》《风语咒》等诸多独居中国文化意蕴、视觉效果震撼的动画电影。作为我国电影艺术的分支,中国动画电影长期以来未能打造属于自身的艺术风格,所创作的动画人物形象辨识度偏低且不具备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动画电影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中国动画电影的“回归”,一方面在于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呈现方式,使动画电影所塑造的空间逐步归于现实,动画电影的画面更加精良,场景营造更加富有感染力。

  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创作不再是一味地依赖日本、美国等创作理念、思维,而是融合了我国民族元素,再加上科技的支持,使得中国动画电影成为表达民族思想、精神与情感的载体。实践证明,唯有坚守具有中国意蕴的美学内涵及文化价值导向,才能使中国动画电影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下文将结合动画电影作品阐释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与文化特色。

  一、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的美学内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的创新为动画电影的呈现提供了多元化途径,也延伸了动画电影美学的内涵。从广义层面来看,动画电影的美学既包含外部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又涉及动画电影的内在精神、文化价值导向与思想情感[1]。视觉上的美感可以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调动观众心理功能,激发其审美期待与观看热情;而内在的精神、思想与情感之美,则会为观众带来审美余韵,使其在动画电影的画面、人物、情节之中找到自身人生境遇、心境沉浮、时光变迁之缩影,继而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任何一部优秀且优质的电影都应当具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的美学意义。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数字技术与动漫电影制作领域纵深融合,对于动画电影“美”的呈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姜子牙》为例,该部电影借助新媒体数字技术着重通过人物形象的“解构”与“建构”展现出符合当代受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并展现了互联网时代动画人的新风貌、文化自觉意识。

  《姜子牙》动画电影的中国美学风格体现在其动画场景与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其一,该部动画电影中的人物“人心至善,心怀悲悯方见苍生。”以“申公豹”为例,《封神演义》中,申公豹是一个助纣为虐、阴险狡诈、心胸狭隘之人。而《姜子牙》对申公豹这一传统动画人物形象进行了“解构”,无论是追随师兄,还是影片末为保护小九与姜子牙甘愿牺牲生命,都可见其对申公豹形象的善良正值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性本善”思想。

  其二,该部动画电影借助新媒体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美学之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幽都山及归墟是该部电影重点创设的两大场景,其中幽都山为九尾盘踞之地,阴森恐怖、黑暗萧瑟,该地之名源于《山海经》“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马。”此地所见之物皆为“黑”,但影片中却未以纯黑色创设场景,而是以“云”“山”为音像营造压抑氛围。同时,“归墟”为万物之归宿,带有神秘感与神圣感,该动画电影创作人员到长白山采风,收集画面素材,在电影中呈现出亦实亦虚、极具东方色彩的“梦幻实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