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D.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还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最能充分反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依据上述内容板块初步构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见下表1、表2)。小学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四年级开始设计课程内容。初中阶段的内容更加具体深入。事实上,学习方法(C)与结合本地特点(D)需要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表1 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表2 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特点

  (一)活动奠定友好的氛围

  以表2中的“学习准备──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为例。

  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同学关系,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学的人际基础,学会与人友好交往也是国际理解的第一步。在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第一课,可以利用活动教学增进新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活动1],帮助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2]。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比如,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你能说出自己的能力或优点吗?你能说出班里其他人的优点吗?你能知道别人的感受吗?你喜欢自己吗?你能承认并接受与你不同的事物吗?”

  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多少不限,无对错之分,鼓励学生用事实说明切身体会。然后把学生写下感想的小纸片收上来,作为平时评定的一个依据,也是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教学的参考。

  (二)问题引领思维的发展

  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点。具体表现为:以系统的课程内容为纲领,通过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广阔的知识空间,探索与发现学校以外的精彩世界,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表2中“1.1”信息社会的主题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介绍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发展过程及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然后,就学生对信息网络的了解和利用情况进行提问,如:“你是否利用过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你经常利用什么网站?”,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

  由于互联网能快速获得大量信息,并且所有网上信息都几乎以原始面貌直接呈现在上网者面前,在网络成为快速公开的信息源的同时,也带上了危险性。如何合理地对待网上信息,对于尚未成年的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该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引导性的问题──“网上信息你能相信吗?”

  为了便于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对待互联网的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互联网是危险的`,网上充斥的不良信息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设立一定的机制对网络进行管理;另一种认为网络带来了自由和民主,是良莠不齐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需要发展的不是对网络的管理机制而是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自我判断能力。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观点相同的学生自由组成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论证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寻找论点与论据,如何进行证实或反驳等等。

  (三)小组合作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调查学习。以表2中“3.4”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特点等。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学习去了解:什么是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可以从经济、环境、社会因素、政治等多个方面来考察某一地区或某一事物的发展,也可以从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如新超市的营建、新工厂的建造、新旅游景点的开发等来分析这些事情对自己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