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

本文共计41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

  摘要: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学科渗透式教学的核心。其内容结构不仅包括全球视野的国际共同问题,还包括反映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内容,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该课程的教学具有活动中心、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特色,适用于具备条件的城乡学校。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论文

  关键词: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国际理解”(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目的是促进合作与和平,原则是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基于上述目的与原则的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等(UNESCO,1974)。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外语教育(如双语教育)、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国际与全球视野、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利用学校里的外国师生充实本校师生的国际化教育经历(Barker,C.M.,2000)。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分中小学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也具有类似特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区域性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有系统有组织地推广国际理解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系统构建问题。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各地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地理、外语等学科教学活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这种学科渗透式教学的核心。如果说学科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发散式的国际理解教育,那么,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就是一种聚合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归入综合活动课程的一个部分。学科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虽然有利于营建国际理解的校园文化环境,但是诸多学科的分散教学容易缺乏问题凝聚点,不利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可能使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持久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当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各学科中的有关知识,也就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课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到各门相关学科知识中寻求答案。这些问题不同于单纯的学科问题,而是围绕国际理解这一主题体现出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的素质和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离不开各学科课程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例如,与计算机教师合作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上网查阅资料的技能,也可以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某一问题的讨论做准备。

  二、中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板块。

  A.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与建议,应让学生学习以下几方面: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世界基本问题(和平与发展、生态环境等问题)、国际组织与维护和平、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相互依存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目的是倡导和平文化,养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宽容态度,养成“全球公民”的意识与国际素质。

  B.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应包括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C.中国目前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为了配合与推动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倡导,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习方法的指导板块。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基础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