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7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2授课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全面
在我院的17位“生命科学概论”授课教师中,教师的学科背景十分广泛,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昆虫学等多学科。对于一门通识课程的教学而言,有着如此广泛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固然是极大的优势,但现行的一位教师对应一个班级的授课模式,使得该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授课教师来自各个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固然十分完善,但涉及其非专业领域的知识时则可能有所不足。故这种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常表现出授课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的缺陷,授课时可能会存在某些知识环节的薄弱和欠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多位教师组合对应一个班级的授课模式,这样,不同学科的教师既可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强项,亦可互补不足之处,以获得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3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欠缺
虽然我们已建立“生命科学概论”无纸化考试软件,试题库中包含了1861道题目。但题型仍较为单一,仅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题型,缺少主观题,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是否可以适量添加主观试题进行考核。同时,亦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或丰富考核方式,如:把平时成绩比例上调至50%或以上;增加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甚至实践操作等考核环节。如此,对学生的考察和评定将更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总之,“生命科学概论”现已成为我校重要的通识课程,受到非生物专业学生的喜爱,每年授课人数达到1500人次。课程组教师也不断致力于该课程的建设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长期探索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今后可进一步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其他高校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及相关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2-8.
[2]牛畅.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7,(10):39-41.
[3]汪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基于5所大学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8):96-100.
[4]孙颖.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应用[J].学周刊:c,2013(3):65-65.
[5]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2012(4):3-7.
[6]曹援援,张明,等.P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3,30(4):97-99.m
[7]刘东霞.高校翻转课堂的建设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4(7):129-131.
[8]叶青,李明.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60-65.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