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页)
本文共计75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和谐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将和谐视为世界发展的基本法则,体现在价值观上是追求以太和为最高目标。在此基础上,儒家将和作为人们处事、行礼的最高境界。如今,我们所期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丰富多样。儒家将自由置于现实生活之中,提倡从心所欲,不逾矩3]。而道家则提倡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6],即通过自我超脱,游于无世俗之物之境获得自由。佛家的自由理念则是一种智慧的自由,提倡自度普度,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它所提倡的自由体现着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规定和要求,亦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并不缺乏。天下无生而贵者也4],这是儒家对人生来平等的重要认识。孔子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平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是我们党在理论凝练与创新上的与时俱进。
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更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阐述的`是古人通过遵循天道来求得社会公正的美好愿望。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7],提出了保证社会公正状态的方式。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8],这是对社会主义公平的最好阐释。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中国系统的成文法典来看,远在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就制定了《法经》,是后世历代法典的蓝本。较近的明清时期,也有《大明律》《大清律》等,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现在,党将法治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的正义价值,培育社会的守法品格和精神,并将其转化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力量。
(三)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一个持久永恒的话题。中国传统的爱国思想源自农耕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屈原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担忧、晏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表白,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抱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现在,爱国作为个人的道德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壮举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爱国新要求的集中概括。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中国的古圣先贤在论及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时也无不强调敬业的重要性。孔子主张人的一生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9]。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敬业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传统的敬业思想,并赋予了敬业时代的内涵。
诚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曾忘却的道德品质。儒家孔子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主张言必信,行必果3]。道家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10]。而在我国的语言体系中也有大量诸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称赞诚信美德的成语。当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诚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个人道德修养层面,更是现代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公共领域的行事准则。
友善是公民优秀的个人品质,是构建和谐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孔子贵仁,把仁规定为爱人,主张行仁德于天下。从本质上说,爱人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行为,而行仁德于天下实际就是将友善作为社会的伦理规范来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观是对以往人类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