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护士本科毕业论文(通用9篇)(第10页)

102 次下载 13 页 2221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护理

  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①溶栓:一经确诊,立即溶栓。应用尿激酶50万U加入输液中,30 min内静脉滴注,1次/天。上述治疗视病情使用3~10天 [7]。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出现出血症应立即停药,按出血情况和血液丧失情况补充新鲜全血。在护理溶栓期间患者时,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②抗凝: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普通肝素首次剂量5000 IU或80 IU/kg加入莫菲氏管内输入,继以1300~1500 IU/h静脉滴注(维持浓度40 IU/min)。每6~8小时检查1次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其保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持续5~10天。或应用低分子肝素1支皮下注射,每日2次,持续5~10天。[8]肝素治疗结束后可口服华法令,剂量及疗程视病情及血凝指标决定。[9]在患者注射肝素护理过程中,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用量及给药方法。③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100 mg,1次/天。视病情可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丹参、红花、川芎等治疗。

  1.3 结果

  本组治疗14~70天,平均(56.0±4.0)天。其中34例治疗5~14天时,患者自觉症状即明显减轻,患肢明显消肿,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28例临床治愈,6例好转(均存在高龄、肥胖、恶性肿瘤晚期、烟酒嗜好等因素),2例因并发肺动脉栓塞死亡。

  2 护理要点及体会

  2.1心理护理

  2.1.1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使其心理和身体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12]所以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要多安慰患者,将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介绍给患者,告知每项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消除各种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疾病治疗和自我护理中来。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可以使患者减轻焦虑、孤独等悲观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1.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2.2 一般护理

  患者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30°左右,使其高于心脏20~30 cm,这样可以便于静脉回流,当肢体感觉不适可更换体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肿现象,缓解疼痛。但是在护理过程中应严禁对患肢进行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下肢大面积水肿的患者,要注意对患肢的保护,防止挤压、碰撞或热敷,避免皮肤损伤引发感染,使病情加重。日常护理过程中还应该定期观察患肢的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肢周径持续加粗或者颜色变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卧床期间,应注意经常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2.3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在治疗时,经常会采用对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静脉穿刺时,应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勿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以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下肢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合理安排输入液体的顺序和速度。同一静脉持续输液时间不超过48小时。

  2.4 溶栓护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用药后应每2h观察患肢肤色、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衄、黑便及血尿等出血情况,每日定时测凝血酶原时间2次,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