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浅谈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论文(通用7篇)(第3页)

本文共计20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提供增值服务并改善高校组织及其治理的一个关键途径,是成功履行高校为之界定的职责。因此其本身需要自己的控制框架,以监控内部审计是否履行职责,是否与高校重要目标保持一致。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完整性、重点性和应变性原则,考虑产出与反馈、长期与短期、定量与定性等特性关系。一级指标可按审计工作领域分为审计作业绩效类、审计管理绩效类、审计科研绩效类和审计资源建设绩效类。在审计作业绩效类下的二级指标可考虑开展各类审计项目数、提供咨询服务项目数、审计资金数、审计覆盖率、发现经济案件线索数、移送司法案件数、查处问题资金数、促进增收节支金额、挽回经济损失金额、审计意见数及采用数、促进建章立制数、促进财务风险内控管理单位数、各层级领导审计信息采用率等。审计管理绩效类的二级指标可考虑审计计划偏差率、审计目标实现率、审计项目立项合理率、审计资源利用率、内审制度制定数、事前审计事项数、创新成果数等。审计科研绩效类的二级指标可考虑各级科研项目立项数、科研经费金额数、著作数及发表或获奖论文数等。审计资源建设绩效类的二级指标可考虑各级职称人数、各类资格证书获得人数、专业培训班举办数、专业培训参加人次、机构经费金额及预算执行率、各项活动占用经费比率等。

  浅谈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论文 篇2

  价值型审计机构、复合型审计人才是企业组织对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战略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以往的纠错查弊,突破传统的财务监管,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技能与企业经营战略融通结合,增加组织价值。

  一、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瓶颈分析

  当前,内部审计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理念未跟进时代要求

  大部分企业不能及时跟进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即赋予内部审计“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新职责,不能全面把握审计“跟进”的内涵与实质,较多仍停留在原有工作层次和标准上,甚至应付领导的工作安排,很少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热点及中心工作,主动出击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出血点,造成内部审计地位难以提高,审计增加价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审计队伍未得到有效优化

  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知识、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理念滞后,更新缓慢,表现出“审计新手”缺乏锻炼平台,“老审计”技能又不能适应新的监管形势要求,审计队伍缺乏活力,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内审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三)审计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内部审计宣传不到位,个别企业的高管层或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或理解偏差,认为审计就是消防队,哪里起火去哪里,甚至认为审计部门就是履行一下监管程序,很少让内部审计涉足公司经营管理、内部治理、风险管控等领域。这与我国引入现代内部审计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现代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导致内部审计长时期停留在传统内部审计的阴影之下,更有甚者把内部审计简单地看成是查账。笔者认为,若审计工作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就会长期制约审计工作的发展,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的成果就不能得到认同,审计的效果也就不佳。

  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实现方式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的监督管理部门之一,其审计行为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

  (一)正确处理控制与服务的关系

  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内审机构及其人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审计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正确处理好控制与服务的关系。

  (1)审计机构及人员要正确定位,摆正位置,明确界定好审计机构及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

  (2)正确认识审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把握好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要做到管好管住不管死、管理无情操作有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