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浅谈如何利用内部审计创造价值论文(通用7篇)(第2页)

本文共计20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内部审计工作向广度深度拓展

  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提供增值服务,这种增值型价值可分为批判型、建设型和防护型三种形式。在各种审计形态中,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批判型,内部控制审计则侧重于建设型和防护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设置上不能仅仅考虑就事论事式的财务审计或专项审计,要强调制度层面的干预,将制度的完善视为起点,也视为归宿。同时也要从“物本审计”延伸到“人本审计”,将审计内容和着力点从货币财产收支等物性的标准转移到人及其经济行为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益性以及其行为产生的经济价值。高校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之一便是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1.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学院二级单位(部门)、下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一观三化一廉”即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以及个人廉洁自律。实务操作中,紧紧地围绕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岗位职责,检查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国有资产采购和管理、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等情况,关注领导干部有关目标责任完成、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建立和推行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实施办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加强高校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竣工到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着力做好重点环节的跟踪审计,加大工程量清单审核力度,促进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整合审计资源,适当依托社会审计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经验,对受托中介机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3.拓展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高校设有多个职能部门和学院,以及各个经济实体,可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高校内审部门要为各个组织提供监督、签证、咨询、评价等增值服务,必须实行借助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方式,掌握被审计对象的信息,为做好审计项目打好基础。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时效性高,代表性突出,因此确立专项审计项目必须遵循高校内审项目立项制度,关注学校师生关心的热点、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等方面,比如各类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审计调查、科研经费审计调查、学科建设经费审计调查、实验室建设经费审计调查、研究生培养经费审计调查、对外投资审计调查等。

  4.着力抓好审计整改落实。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的每一项审计,都要通过边审边改、下发审计整改通知、典型问题通报、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回访等方式,确保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全部整改到位。努力做到审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个漏洞。尽量避免做无用工,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切实地将任务分解到位。

  5.探索构建信息系统审计。探索搭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资料管理、功能应用、系统设置等进行合理的功能设计与功能组合,建设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审计项目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审计工作自身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以达到“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夯实审计结论,加强审计质量监督、促进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工作规范、推动方法创新,提升审计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拓宽审计范围领域、实现过程监督,保障审计成果利用,加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利用好网络资源,搭建畅通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和渠道,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实、完善和丰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

  五、有效管理审计冲突

  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目标冲突的客观存在,是横亘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鸿沟。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更重视服务、咨询职能,构建和谐审计环境。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过去单一的监督审计,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过度;加强审计双方的互动沟通,可采用“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开展座谈、反馈会、审计联席会等形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沟通的基础上,注重平衡报告审计结果,不仅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客观公正地陈述在审计报告中,也要对合规合理效益性审计事实做出正面评价;要建设审计人员兼容心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被审计部门的主观动机,注重合作性人际关系的建立,避免审计工作陷入人际困境,创建和谐审计环境,这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人文条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