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正文

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论文

本文共计33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行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传媒业主要是靠信息提供服务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强化人事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对广播电视事业来说,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是设备的更新、规模的扩大,而是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决定的。广播电视属于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广播电视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人才成为广播电视台无可争议的最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广播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电视媒体集团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总的来说,传媒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业普遍存在人事管理滞后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所以徘徊不前,是因为人事制度改革涉及的是人的利益调整,推行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探讨如何改进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已成为一个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人事管理的出发点是人,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职匹配,最大程度的挖掘人的潜能,这就意味着人事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探讨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问题,必会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事管理中,才能有效解决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从而推动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分析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困境入手,探讨改进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对策。

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论文

  一、广播电视台人事管理的困境

  目前,广播电视台正处在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阶段,这期间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对广播电视台的运营带来很大困境。为了解决人员需求问题,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广播电视台一般实行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阶段性缓解了人才匮乏问题。但招聘制的推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新老人员的身份差别形成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又不能随意变动,这是一种新的身份管理,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其实广播电视台进行人事改革,目的是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按需设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充分挖掘员工潜能。但改革没有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缺少科学、客观的聘用、考核机制,不利于人才的良性流动。同时,人事管理中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人事管理中,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精神层面、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势必会影响员工积极性。

  (一)员工素质问题

  广播电视台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人才引进机制及培训问题。首先,过去的广播电视台人员来向主要是毕业分配、部队转业安置等几种方式,一些员工并没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导致人职不匹配,难以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虽然后来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由于管理上的不规范,还存在用工形式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岗前培训等问题,这不利于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广播电视台在人才招聘方面还缺乏完善的计划和相应的配套机制,往往在招聘人才时很认真,一旦录用后就不太重视,导致人才浪费,这是因为引进机制与用人机制出现脱节。再次,广播电视台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台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对员工能力要求很高,再加上当前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对员工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新标准。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不仅应该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上岗培训,而且也要对已有的在职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业务培训。

  (二)员工积极性问题

  首先,要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就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广播电视台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评定的主观性较大。目前的考核项目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年终考核涉及到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每一项都包含很多,如“德”包括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方面,思想道德还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很难给出具体的考核指标。其次,广播电视台存在薪酬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目前,多表现在薪酬水平差距较大,薪酬管理缺乏透明度等方面。作为传媒机构,薪酬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广播电视台晋升通道主要是专业技术职务,但这方面由于受到名额限制等原因会出现晋升通道不畅问题,也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