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本文共计57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酒文化,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1
摘要: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酒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且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通过浅析中日酒文化的异同,增加我们对中日文化的了解,从而建立起统一与差异互动、互补的文化氛围,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异同
一、 了解中日文化异同的必要性
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除了知道日本文字与汉字相似之外,人们知道的可能少之又少。我们常常忽视,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丧失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在日本找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
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所言:“了解日本,更能认识中国。”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深刻认识自己。”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一个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交往千年的国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土等方面,中日都有着不可避免要接触的时候。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的产生,使交流与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必须重视从文化范畴进行探索和研究了解其他民族的思维方法和文化根源,科学地理解别国文化,包括差异部分。
此外,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日本人也是非常注重礼节的。作为中国人,倘若对日本文化一无所知,因此闹了笑话或者触了他国的禁忌,难免被人觉得无礼甚至无知。所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三: 酒在中日的特殊地位
(一)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在一些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古代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其二,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种艺术形态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诗歌当中,也体现在绘画中。
(二)日本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虽然也承认杜康是他们的酒祖宗,可是日本人与酒的渊源较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书《东夷传》中,就有“倭人好酒”之说,可见日本人的酒文化由来已久。日本城乡酒家之多,像沙如鳞,远超过我国的酒乡绍兴,而大小酒家生意之佳,恐其它国家是无法相比的。在其它国家,制酒者的社会地位与文化素质并不高,在我国古代制酒者的地位即使在商人中也是比较低的,与士大夫阶层相去甚远,可是在日本,制酒者的社会地位非但不低,并且还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中国相同的,日本的戏剧、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中谈到有关酒的篇幅也特别多。日本著名喜剧《爱酒仆人》中描写了两名爱酒的家丁,主人怕他们偷酒喝,在外出时把他们缚在柱子上,但他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偷到了酒,当他们喝到了酒而发出“真是好酒”的赞叹声时,观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日本人爱酒之深了。日本作家大伴旅人在文中说:“我的作品是酒的'副产品,生前天天有酒相伴,死后怎么办呢?如能化作酒坛或酒壶,吾愿足矣!”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日本人之爱酒实在是发自内心深处。酒在今日之日本,也起着某种平衡剂的作用。外国人说日本人是“工作狂”和“经济动物”,并对他们既妒忌又望而生畏,这是和日本国民的勤奋精神分不开的,可是人毕竟是人,“一张一弛”是人体生理节律,因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日本人喝酒休息,调整身心,用酒来消除疲劳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了。实际上,日本经济学家也把酒称之为日本社会的润滑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