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教学计划(第7页)
本文共计111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d必看名句:注意倒装句和不完全句,抓关键句,抓诗眼。
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诗眼(关键词):动词、形容词、颜色词、数量词、叠韵词、拟声词、词性活用词
e必看注释:诗歌下的注释要么降低难度、破解难点,要么提示背景、给予暗示。 如:(05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更妙,为什么?
f必看题干:题干分提示语和提问语,理解提示语,看清提问语,有针对性地作答,忌答非所问。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套用表达程式,答题规范准确。
诗人通过 景物组成了一幅 的画卷,从中寄托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起到了 的表达效果。
第2课时
(四)考题示例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颔两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
2、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请根据诗意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
诗中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物境,以“急”“高”“哀”“清”“白”“回”六个字分别加以形象,组成画面:猎猎秋风,高远的天空,老猿在悲鸣;水落石出,水清沙白,苍劲的秋风中,孤鸟在吃力的盘旋。再近看落叶萧萧,黄叶满地;远观滔滔江水,滚滚东逝。写出了夔州秋景的壮阔与悲凉,既含有无边的悲意,有蕴有不尽的悲愤,为全诗渲染了悲凉凄切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联写杜甫晚年多病客居他乡,独自登台赋诗,生命的苍凉感与秋的萧杀浑然融为一体,更能衬托出诗人无尽的悲凉,生命将尽,事业无成。诗人将悲自然之秋与生命之秋恰当的融合起来,构成一个悲壮苍凉、雄浑阔大意境。是以哀景写哀情的典型。
(五)小试身手
【例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此诗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绘出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二】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1、通过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突出秋夜幽寂清冷的特征。
2、表达了诗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六)实战演练
(09全国卷2)
军城早秋
严武[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