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成本管理论文锦集(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457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全球化,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管控机制亦变得越来越健全。当今工业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和服务意识上,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在产品设计时没有独立的成本控制人员参与成本测算,并分析其可盈利性;或者有独立的成本控制人员参与,但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其弊端有两个:其一,因测算成本方法不同于财务管理的口径,使得成本偏高或偏低;其二,不利于成本控制人员在新产品试生产时准确地计算成本。

  (2)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贯彻上,执行得不到位。随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预算,但是普通员工甚至底层管理人员很少知道本企业在预算上的情况,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这会使得普通员工和底层管理人员没有量入为出的全局意识,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3)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未对具体的责任明确到部门、班组或个人,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具体的责任”说明了责任应是具体可衡量的,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其次,责任是需要逐级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这样具体实体上的,这样才能使得责任具有可追溯性。

  (4)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工业企业都用集成化的财务管理软件,但未能对新进员工在管理软件中进行详尽地岗位培训,这会给后续操作中带来一定麻烦,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的实施。以上四点是成本管理工作存在滞后的'因素。若不加以改善,最终所得到的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四、工业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1.落实财务监督工作。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实施期间,财务监督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要对财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必须遵从相应的法律法规。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应相互配合、监督、约束。管理上则要做到职务分离,各项经济业务需要经过授权、主办、核准、执行及记录等流程。同时,要实施“钱账分离”,并做到“账物分离”,以保证财务监督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构建出合理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财务部要指派专人负责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到产品的销售,全面参与到成本控制环节中。在产品成本管理方面,要始终坚持“权责发生制”,以实际发生为准,并与企业预算成本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要优化会计核算程序,并构建出一个标准化流程,让相关工作规范化实施,以提升会计核算整体质量。

  2.将责任会计与预算相互结合。责任会计具有业绩量化、权责清晰、便于考核的特点,将其导入到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当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管控效果。责任会计将责任中心视为核心目标,通过核算及考评来对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效评价[3]。财务预算当中的部分项目可转变为内控责任预算,并以责任中心为导向,对这部分项目进行分解,能够大幅度提升预算效率,并可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让人力资源得以节约。

  3.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在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传统成本核算主要是将产品成本划为三个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费用会被直接归入到产品成本当中。然而,制造费用是一种典型的间接性费用,无法直接纳入产品成本当中[4]。在统计制造费用的过程中,先要对其进行归集,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分配标准将其分配到产品成本当中。显然上述成本核算过程不能准确地分配到相关产品,采取作业成本法则能一定程度上规避上述问题。将作业作为中心,对作业成本进行归集时需考虑成本动因,从而获得产品成本。该方法能够对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进行动态可追溯地分析,有利于提升成本计划、控制的有效性。

  4.完善生产物料支出管理。生产物料成本在工业企业整体成本当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对产品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控制生产物料购买支出,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使其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购买生产物料前,采购人员要充分把握市场动态,通过询问、比较、统计,获得准确的生产物料价格作为参考。同时,要筛选口碑良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在批量购买时,应采取竞标方式,通过竞标比价来降低生产物料采购支出成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