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电教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181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中国有句古语“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最大的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多设置疑问,启发学者。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在投影仪上放置集中几种商品并标记单价,例如,苹果一元钱,桃子两元钱,香蕉三元钱,如果你手中有十元钱,购买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后还剩多少钱?以上三种商品都购买一个还剩几元钱?若两个香蕉。两个桃子,是否还剩钱?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产生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通过这些问题的反复练习,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对未知的`事物,会激发人们探索的本能,而小学生更是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猜想,激发他们思维的不断应用。例,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首先在投影仪上放映1+2+3+4+5+6+7+…+98+99+100=?这样一个问题,然后告诉同学们,“这道题除了一个一个进行加总计算,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在他上学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大家开动脑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好的方法?”通过设置这个悬念,强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去努力和探索,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愿意去尝试。
(四)创造情景导入新课。建立一个情境,将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这种方法,更加依赖电教媒体才能实施。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动图,就是交通灯颜色变化的顺序,让学生观察之后,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这就是生活中的无限循环的例子,然后再进行课本上知识点的学习,这种知识点的新课导入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创立一个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若是离开了电子媒体,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就不能实现,就不能实现这种动态的展示方式。再如,在学习应用题计算时,两个人在100米的跑道上来回跑,两个人速度分别是6m/s和9m/s,当两个人同时回到出发点时共相遇了几次?老师可以制作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观察,虽然很快能知道答案,教师再用数学方法给予解释。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的出现对小数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福音,它给教学带来了太多的便利,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为新课的导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篇文章对优化小学数学电教媒体导入新课的方法的探究,可以对小学教育事业有所帮助,也欢迎仁人志士可以提供更加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国新,高晓艳.适时适度发挥电教媒体的最大作用[J].科技展望,2016(02).
[2]伍刚.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第5页)4
摘要:电教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书本,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因此电教给小学教学带来的便利尤为显著。但是如果小学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不恰当,那么电教也只会是教学过程中的累赘。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一、引言
因为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数学课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教学十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电教设施(多媒体等设备)和书本结合授课。而且利用电教设施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来将数学中的概念和抽象问题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电教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电教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它自出现之后就被各大行业所看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像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等电教设施被运用到教学中,受到的反响很大,对老师而言,教学更加便利;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抽象知识也相对简单了。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字应用中的入门基础教学,而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们只能对简单直观和可触可见可听的事物进行理解记忆,并且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缓慢构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