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论文(第7页)
37 次下载 17 页 2897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多种岗位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一个又一个张扬个性,增长才干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使每个学生更加丰富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人人一岗位的同时,还实行岗位轮换制,有时一周换一次,有时一个月换一次。让学生体验各种岗位的乐趣,也让学生在工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很好地培养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级,班主任工作就很轻松了。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上中锻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如讨论会、球类比赛、舞蹈表演,诗文朗诵比赛、画展、出墙报等。学生自定主题,自定活动方式,自定活动方案,自己组织。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各种活动,每项活动都有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我班学生参加学校篮球比赛,我就由学生选出男女队的队长,然后由队长选出队员参加比赛。开展活动不仅在校内,有时也在校外开展。如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上街打扫卫生,组织青年志愿者慰问五保户。有时围绕一定的课题,对大自然、社会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激发了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三、打造班级个性,发挥集体的力量,让集体教育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成分,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家庭情况等都不一样,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班级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发挥这些优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创办班级小报、班级日志,自行设计班歌、班训、班规,体现了班级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班级精神。创建民主、和谐、理解、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
在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互动,促使每个人都追求真诚、相信他人,班级的所有成员相互理解、支持和欣赏,形成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最终形成自己的班级个性,班级特色。它能让每一个班级成员在与众不同中产生强烈的班级自豪感,这是班级产生凝聚力的源泉。班级个性特色能让任何班级活动有了保证,让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一个有个性特色的班级,同学们就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对学生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在班级内开展每月一评。每个月评出学习、体育、卫生、助人、文艺等“明星”。“明星”是这个月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这种评价使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局面,让受表扬者形成自信,让未受表扬者形成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习惯,产生自励。
其次,是岗位评价,由其他同学对某同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是否满意的评价,如果不满意,其他同学要对他提出更好的建议,帮助他更好地完成他的岗位工作。
再次,班委会和纪律小组的评价。按照学校操行量化管理的评定细则,每月评一次,综合本月学生的学习、纪律、奖励等情况,评出A、B、C、D、E五个等级,把评定结果上交学校政教处,存到学生的学籍档案里。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人人争上进。
最后,班主任和家长的评价,由班主任对每个学生一学期来的德、智、体、美、劳作出综合评价,把结果写到学生的报告手册上,向家长汇报。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作出评价后向班主任反馈,共同教育学生。评价视情况对学生及时表彰,自主、全面、及时、富有激励的评价,使学生时刻都受到鼓舞。
总之,我们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长。
班级管理的论文(第7页)7
【摘要】班级管理是辅导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规划者、引导者、实施者,务必要秉承教育理念,总结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和创新班级管理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辅导员;班级管理;理念;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辅导员应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网络常见故障的分类诊断
浅谈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
浅谈高等数学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教育实习对于师范生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功利主义对留守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
关于莫里森《慈悲》的叙事的文学性论文
论文学批评美文
廊桥下的爱与责任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解读论文
网络文学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论文
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论文
文学批评理解的复杂性研究论文
网络文学对思想政治的影响论文
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
戏曲对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
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
绩效沟通对员工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网络文学传播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论文